读书·悟理·解人生(八)

2019-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琚清

朱自清散文《航船中的文明》 ,讲了“我”来到精神文明的航船里,看到了两个不守规矩的女人,是因为规定“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一个女人说“男人女人都是人”,随后就坐在了后面,因为前面太挤。而航船规矩是不许的,船家很巧妙地回答:“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言外之意可想而知,得对我们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另眼相看,他们能剖析的如此精道,怎么可以怪“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这个女人虽然坐在了后面,却孤掌难鸣。

这时又来了一个女人,是和一个男的一起来的,她说:“我们是‘一堆生’的,”亲热的字眼在航船里说 ,引起骚动,而船家只照规矩办事,管你怎么生?而且在一群人的嘲讽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能服从。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是我们的光荣,“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

作者具有讽刺意味的写法,让我们回味无穷,是的,生活中打着精神文明的幌子,做着循规蹈矩的事,还称之为“文明” ,男女分坐就是文明?我认为规矩是规定后自然形成的,而文明是一个人内在的表现,虽然有时候守规矩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但是“文明”是社会公德意识下的产物,像广场干干净净没有一片废纸,你想扔但是感觉这样不好,于是揣在了兜里,这时候是文明,是周围环境教育了你。如果船上女人多,男人少,规定男女分坐,是不是太教条?女人拥挤,而男人的地方还有座位却不让坐,能体现“文明”?而且如“批评家”一般进行了讽刺,在今天而言,感觉是“封建思想”“大男子主义思想”作怪,却打着“精神文明”的旗帜冠冕堂皇。人家本身男女一起来的,却又是一通讥笑:“一堆生”、一“堆”生……终于在冷嘲热讽里让另一个女人与一起来的男人分开,呜呼!说是达到了“精神文明”。

如果这样理解精神文明,那也太狭隘了。文明是根植在内心的自觉,公共汽车座位是老弱病残孕专座,次之才可以其他人坐,一天坐车,上来五六个民工,围着头巾,戴着口罩,手里提着装有衣服和饭盒的袋子,可以想像她们的辛苦与艰难,上车后,有几个座位,她们都抢座,然而还有两个站着,车子继续行驶,过了几个站牌,有一个乘客下车,正对着我的地方,本应我来坐,但是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插过,麻利地坐上去,看上去一副心安理得,还夹杂着占位的短暂优越,我看着她兴许太累,并未计较。车子继续行驶,又一站到了,又一个坐着的乘客起来,依然是对着我,这次我越发迟钝,等反应过来,剩下的那个没座位的民工直接把我挤开,她堂而皇之地坐上去,还假装看着窗外,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定是为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吧?

什么是文明?是主动让座、是不随意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是礼让别人、是遵守规则、是病痛还对护士的礼貌、是沉船瞬间还可以坦然面对……所以精神文明是自我约束的产物。而不是规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