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成长励志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南京“二月二”,接姑娘回家省亲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122人  张漪纹

3月8号,星期五,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关于它的由来有两种版本”。一是民间传闻,“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二是科学解释,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农历二月,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老南京民俗多

二月二

如果你遵循了“正月里不剃头”的风俗,“龙抬头”这一天终于可以剪去三千烦恼丝,从头开始啦!小时候二月初二这天,南京大街小巷理发店的师傅特别忙碌,因为这一天大家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二月二’,在南京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给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二月初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吃龙耳、扶龙须,妇女不能动针线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这么重要的一天,自然在饮食上也很讲究,“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称‘吃龙子’,吃馄饨是‘吃龙眼’,而吃饺子就是‘吃龙耳’。”民间讲究这些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据了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春饼在今天被叫做“龙鳞”。这是一种有韧性的卷饼,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素炒粉丝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

二月初二除了“要做的”,也有许多“不准做的”,比如,在“龙抬头”这天,妇女就不准动针线,以免伤了“龙眼”,“在一些地区,农村的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而是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据说是怕触动了‘龙头’。”

今年又跟去年一样,第三个没有娘家可以回的“二月二。父母已远游在天上。想想过去才结婚时、才生孩子时,回到父母身边,我依然是一个孩子。现在我已经是孤儿,我没有娘家了。我以后是女儿的娘家。

今年又多了一个工作,做酥油莲花灯,每一盏灯光都是我美好的祝愿,祝愿在天上的亲人们快乐,祝愿身边的人幸福健康。

今天是周五,晚上没有晚自习。吃罢晚饭,便带着女儿和张亮一起来到美度舞蹈学校。女儿今晚邀请我跟她一起上课。

和一帮90后的孩子们一起蹦蹦跳跳,我这个快50岁的老阿姨,竟然也能跟的上节奏,日韩舞节奏感很强,动作利落漂亮。一段舞蹈跳下来也挺累的。

一个小时的课很快就结束了,真的是美好的一个夜晚。我全程只跟着老师学、也没注意女儿跳的如何。我还偷空给孩子们拍拍照,一个小姑娘对我说,亲爱的,录视频了,快去跳。我只好放下手机,又回到队伍里,跟着大家一起跳。我有很久没有跳舞了。这些孩子们竟然没发现我是跟她们的妈妈一样大的老阿姨,心里窃喜,说实话,我比女儿更多一点跳舞的天分。如果我不生在那样的家庭里,我早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了。

现在这样也挺好,有我视若珍宝的女儿和张亮,陪着我一起去走人生的道路,不孤单,不寂寞,只要有爱就好。46岁的我还很年轻,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现在开始学习,永远都不会太迟,一切都是刚刚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