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释,知易行难是个伪命题

2018-09-13  本文已影响31人  阅修悟律

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放在案头许久,今天读了第九节:“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image

如图,以电脑系统为类比,李笑来将个人素养比喻为操作系统。而位于操作系统的底层核心是一个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在概念与关联之上是价值观与方法论,再上层就是个人的实验与践行。

01 开悟

一年多的学习、成长,我渐渐喜欢上了研究成长的底层逻辑,无数的学习、践行收获出一个基本理念:“成长的底层逻辑是相同且相通的”。而这一节忽然就让我有所醒悟了。

从操作系统的概念来看,当系统的底层每多一个概念、一个关联,就意味着价值观的变化、方法论的迭代,随后自然带动了个人的实验与践行。都说“人至‘践’则无敌”,但事实是践行的开始其实只是价值观已变动了,底层概念已更新!始践不过是理论落地实践的开始。

那些说“知道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其实是不知道的,或者说是知未足!但凡知道的人早去践行而过出了新的人生。从这一角度,忽然就悟出了“知易行难”是个伪命题!但凡“行难”就一定是未知透,也是我所认同的“知不易行也难”。“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同样,没有一份认知是可以轻易获得的,那些高知人士大多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所以平凡如你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新认知,即便勉强也要尽力前行抵达至可以开始践行处。

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与行之间本就是同步迭代的,即谓“知行合一”。以后再说“知易行难”,就一定要意识到是未知透,该寻根究底地去思索底层的哪一个概念或关联不够清晰、准确、必要!

02 一个问题

我对“知易行难”的纠结由来已久,最早敲出这四字,是在孩子幼儿园小班的班级论坛里,而且记得自己敲下的是“知不易行也难”。当时幼儿园老师给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理念,字面看着易,但践行起来很有难度。而我当时隐隐感知要真正做到,仅凭老师的几句只言片语难有成效。后来就开始了以养育为主题的阅读,貌似找到了一些教育践行理念,就渐渐心安而转向其他方向了。现下回首望,觉得仍是差之甚远。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旧有的理念已渐渐难以支撑其成长。

三月份加入无忌先生的超能父母训练营,每周践行打卡,至今已是第20周。随着思维理念的学习,先生抛出更多地“深度”文章,而我再次感知到那份“知易行难”。许是这份纠结于心,今日竟然在操作系统的理念里悟出“知易行难竟是个伪命题”。那么以后该怎么做呢?

这一问却不再是局限于超能父母训练营的内涵。成长的底层相通,而教育好子女的前提当是先教育好自己,所谓“育人先育已”。所以这一答自然的以自身成长为目的。

03 我的答案

“知易行难”的问题根源在于“未知透”。

从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来看,行在最外层,属于外围“实验与践行”的范畴。若难行,或者行的结果强差人意,那就该追根溯源至“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也符合低维问题高维找因的理念。可能方法不对,也可能是价值选择有误导致的行难;更底层的则也可能是固有的概念、关联不清晰、不准确、不必要所导致的,这才是“未知透”的根源!所以第一个浮出水面的答案就是尽可能给自己多习得一些基础的概念与关联,并务必确保概念、关联的清晰、准确和必要。

给自己多一些概念、关联的方法,我目前认定的是多阅读,且多做主题阅读,尝试与不同的名家、名篇、名著做文字间的交流,并积极在生活中践行习得。而要确保概念的清晰、准确、必要,则需要深入思考,在每一个概念的学习、践行中启用黄金思维圈,围绕着“Why--How--What”想清楚、理清晰底层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概念间的关联总让我想起脑研究中的神经元与突触,每多一个概念,就会多出许多的关联,需要在实践中实验,及时固化准确的关联、删除不当关联;而从清晰、准确、必要的角度,却又与脑神经不同,并非每一关联都如突触般多多益善。而这一整合过程却也恰恰是操作系统的升级过程。与神经元不同的是,概念也存在着过时、不当、可删除的升级操作,那就是最底层的“根”上进化了。

在这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那些有How无Why、What的概念;正如李笑来在书中所述,人类一直是懂How的多,问Why的少,而很显见地,答不出Why的概念一般也是不够清晰、准确和必要的。

如果底层的概念与关联清晰,行难一定还体现于价值观不清晰的问题,这是我的第二份回答。价值观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一个问题:“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李笑来说这是个“小”问题,但很多人在这问题上栽跟头,而且不止一次,其中也包括我。价值观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更与底层息息相关。从这一角度,也许答案只有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与关联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份答案,则是尽管行难,也要尽早开始践行。概念、关联除了从书本中习得,更是要从实践中获得。正谓“行是知之始”,只有行动才能在行动中收获、习得准确的认知,空想是没有收获的。

回归到孩子教育的实例,近期学习如何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有两个概念:“热情”和“责任”,热情的引导我做得尚可;但如何给予孩子一份学习的责任,却是一筹莫展。最终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由,引导孩子去复习英语课本里的单词,并顺带着带动些英文阅读。“完成作业”的责任感当是小学生的责任基点,没有更多额外赋于的责任,那就至少做到学生的责任吧。而让我意外的是,配合着“热情”的点燃,我成功地引导孩子开始了一些她本不喜欢的历史书的阅读。

这也在无意中验证了第三份答案的正确。行动,在践行中收获;习得,始于行动。

成功地践行,让我终于打破了“知易行难”的认知,算是一份回馈吧,这个伪命题也算是得到了第一份践行中的认可。

未来,持续阅读、刷新认知、积极践行,努力构建出自己新的概念与关联,持续升级、进化自己的操作系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