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是用来糊弄的吗?
“下饭综艺”特指适合在吃饭时间观看的综艺节目,以暖萌轻松,有趣有料为节目特质。
曾经的《王牌对王牌》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游戏环节永远是那几样,可沈腾、贾玲用他们特有的喜感撑起了这档综艺。短视频平台也有很多粉丝剪辑出各种精彩镜头,让人百看不厌。

然而到这一季,沈腾和贾玲这两位搞笑巨匠也开始拉不动整个节目的节奏了,镜头前时不时就会展现出疲态与尴尬。
第二期节目没看之前,微博同时上了几个热搜都是关于嘉宾的,恰巧又都是自己非常喜欢的演员,于是兴致颇高。结果小白和谭松韵加起来的镜头感觉还没有广告来得多。

而且剪出的镜头让人不能不怀疑常驻的出场费是不是高于每期嘉宾很多呢?因为嘉宾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所有的游戏环节都靠着沈腾、贾玲豁出去的插科打诨。时间久了,再有幽默感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自从沈腾和贾玲在第三季加入成为常驻后,导演吴彤好像完全掌握了收视密码,从此开启了复制粘贴的导演之路。

从《王牌》复制到《青春环游记》,碰上嘉宾雷同时,会让人产生傻傻分不清的观感。
一档综艺节目能让人在轻松的氛围里收获快乐,本来是很好的事情。结果导演及节目组是越来越轻松了,观众却看不到快乐。
《王牌》最初的定位其实很好,在这个所有事情都高速发展的时代,情怀成了一个热点。
不论是对曾经优秀电视剧的怀念,还是对经典电影的追忆,亦或是曾经时代洪流中留下的特色产物,都可以吸引一家老少一起坐在电视前观看。



可惜,节目组太懒了。
也许每期寻找主题的工作量太大,邀请和主题相关的嘉宾难度太高。于是在发现原来出色的常驻也可以带动收视,而嘉宾只需要邀请和自己台合作好,容易敲定的那些艺人就万事大吉。
游戏不需要新意,搞笑靠沈、贾;唱歌有花花;跳舞小彤来;流量有小宋。配置已齐,导演吴彤不需要太费脑子了。
以前的综艺不管效果好坏,起码导演组和演员们都是认真在做,插广告也是全部用背的,反观现在呢?导演组没有新的创意,演员更是紧盯提词器不放,台上那些作为专业的主持人、演员、歌手就真的背不下来那些广告词吗?
咱们不这样糊弄观众,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