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侄女谈学习
上周六,与上初三的侄女谈到学习的方法(关于战略层面而不是战术层面),我讲到:哈佛大学的校长说“如果哈佛大学毕业的学生,以在学校学到了某种专业的技能为骄傲,那将是哈佛教育的失败”,南怀瑾先生说“人要埋头走路,偶尔也要抬头看天,该低头弯腰的时候,还得低头弯腰”。为什么他们这么说?
我以爬山作比喻开导她。人如果能爬到山顶,自然会觉得“一览众山小”,并恍然大悟,原来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来的,并发现其实还有好几条路一样可以爬到山顶,有的路或许还更好走、更省力。
但人在山中时,如果只顾一心往山上爬,往往会感到爬得很累,失去方向感;遇到岔路,有时甚至会迷路。这样,就很容易心生妥协,不想再爬。
人生之难,难在要爬到山顶,才能发现山路原来是这样及这样简单,条条大路通罗马,山下风光也会一览无余;但又必须先爬山,才会有这种感觉,在爬时,却感觉迷雾重重,爬得辛苦。
是否能解决这难题、如何解决?
方法就是,首先有大志、有大境界、大胸怀;眼界要高,心胸要开阔,志向要坚定。具备了这些,就不会迷路,而且爬得轻松自在,越爬越有劲,边爬还可以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爬山,是知之者;喜欢爬山,是好之者;把爬山当一种乐趣,并能欣赏沿途风景,则是乐之者。这样,你就会学得轻松,也能学有所获,而且效率也高。
这就是学习的战略,战略(思想)布局好了,战术(方法)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不懂战略,只讲战术,即使一时侥幸能赢,但不会场场都赢。
那又如何立大态,具备大境界、大胸怀、高眼界?谋划好战略呢?
那就是:
一、心要善,做人要真诚,不要斤斤计较。
二、开卷有益,要广泛阅读,历史、心理、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这些都是招宽你眼界的东西,而且其中根本的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只在于你能否发现这相通的东西。
三、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能因为别人比你强,就嫉妒、怨恨。可以羡慕,但更应该反思,为什么他会比我强?原因何在?是因为他比我努力?还是因为他善于学习?或者是因为他性格方面的优点?然后,查找自己差在哪里,并努力改正。
我问侄女,是否班上比你更优秀的人,在其他方面,是否也很优秀?侄女连声称是。说班上一同学,不但成绩全校前几名(重点校、重点班,全校前几名也确实不容易),而且钢琴过了多少级、体育方面有特长、作文写得特别好,超过作文范文。我问侄女,是否这个学生很喜欢看书、阅读相当广泛?侄女说:就是就是!
我对侄女说,所以要多看书,一有空时间就可以看。侄女说,要参加很多补习,沒时间。我告诉侄女,有时候,补习并不重要,多看课外书比参加补习效果更好,更重要,即使短时间内参加过补习的同学一时的成绩会比较好,但他后劲及潜力一定会比喜欢看书的差。人生是一场长跑,后劲足的人,即使不会赢在一时,但肯定会赢在终点,笑在最后。
我知道侄女有个不好的习惯:休息天懒床。于是问她,为什么周末起不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小学五年级时,侄女在新疆上学,对我说想成为一个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文学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科学家。但这时,侄女却说这个还说不好,看以后情况才好说。我况且也是,路是边走边认的,心学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半圣人中的其中一种圣人王阳明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不过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志不立,天下几无可成之事”。虽然,我们是走一段路,才认得一段路,但首先要有走到某点终点的坚定的志向才行。你周末懒床,说到底,还是志向不坚定。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天早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理想”,如果有远大而又坚定的理想,不用闹钟叫,也不用别人喊,你自己就能按时起床。理想坚定的人,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大哲学家康德的生活就非常有规律,以致于别人从他经过自己的房前,就知道是几点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