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想自由地活?先被人讨厌起来吧
《被讨厌的勇气》——这是这个寒假看完的第三本书。前两本书的读后感戳这里——
本书通过哲人和青年的对话,阐述了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既然已经说了是“不为人知”,所以很多观点非常有冲击力,也有一些观点让我顿悟了一些人和事。比如下面这些:
一、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成功地被无数人拿来解释我们的性格及行为的成因,但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简而言之,阿德勒的目的论推翻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阿德勒认为“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认识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个观点类似于,客观世界的价值与意义是由我们的主观意识而决定的,这个近似于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了,注重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我本人,一直都在追溯事情的起因,我遇到的这个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因为什么,是从何而来。
当我审视自己的性格时,我不可避免会想到我的原生家庭,想到我成长的环境,想到我的遗传基因以及我接受的教育,但是很明显,阿德勒不是这样看待问题的。
他的目的论意在说,我们都是带着“某种目的”在活着,比如我们看到自己老公就生气,其实对方多年来都没有任何改变啊,他们一直都是这样邋遢、散漫、不浪漫,那为什么我们现在愤怒呢,阿德勒学说认为是我们选择了“想结束这段关系”“用怒气震慑对方”等目的,在搜集材料、搜集证据,因此而生气。
再比如,学生的逃学、割腕等叛逆行为,原因论会让我们去分析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什么,而“目的论”则认为是学生选择了用更简单的方式达到引起大人的关注的目的,去做这些行为的,这叫“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毕竟通过努力变优秀引起别人的关注,这种目的更难达到。
另外,阿德勒也认为这种原因论也让我们很多人一直在逃避现实,认为自己如果能像某人“怎样怎样”,也能获得某种地位,某种才能等等,这种人一直活在假设中,这种人也是武志红心理学中 提到的“全能型自恋”人格。不能接受现实中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自己没有突出成就是因为不具备某种条件,或者过去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不利条件。
而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二、弱势很强大且有特权
阿德勒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这个点让我马上想到老人公交车上占座以及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上升的事实。抑郁症的孩子以发病、自杀等行为来要挟父母和老师,以达到逃学的目的,丧夫、丧子的人在网上直播一遍遍讲自己的伤心事儿来显得自己很特别,通过这种“不幸”来博眼球,赢得别人的关注,这些都是利用自己是弱势群体来获得特权。
三、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倘若我问大家,我们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到底是为什么?很多人应该都会说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为了获得家人乃至社会的认可。我们的文化一向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但是阿德勒认为: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长相、地位、处境等,都是别人的“人生课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无法左右。本书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这样去做,不可避免地会被人讨厌,但是小心翼翼地活着,努力迎合所有人,也是注定要被人讨厌的啊,无论如何都是要被人讨厌,那就自由地活吧。
当然,自由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去作恶”,而是说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我偶尔给婆婆买一些有点时髦的东西,比如发夹、干发帽、浅色的羽绒服……婆婆每次都是说,我一个老妈妈了,这些东西穿着戴着走出去也不合适啊。我每次都是说一句话:妈,咱们走在路上,其实没有几个人看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最在乎自己长相和穿戴。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过分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了呢?是不是阿德勒所说的——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以后多提醒自己,我不是世界的中心。同理,我们身上发生的灾难也只能算是“杯中风暴”,跳出杯子,了解世界之大,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四、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阿德勒强烈反对赏罚教育。
当我们表扬一个人的时候,那种“俯视般”的语感让人不愉快。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 糖还是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是因为它操纵了孩子。
那我们应该如何鼓励孩子?请自然地真诚地说出一些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
书中这样说的: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五、人生不存在目的地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活着要有远大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强有力的例证。但是这本书认为,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因为人生是点的连续,是一串的刹那,我们谁也不确定人生的终点会走向哪儿,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当下。只需要过好每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个地方。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个比喻,把人生比作剧场,如果整个剧场的灯都开着,我们站在舞台中央便会看到最远处的观众,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对准“此时此刻”,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所以,聚焦“此时此刻”,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我曾遇见过一些人和事,让我当时难以理解,但读了此书后,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也有一些观点,我曾难以理解和接受,或许正如书中所说,许多人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来理解并践行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