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一直写到老的故事民俗

童年茹梦

2023-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梅煮酒cmh

童年茹梦

——平棘酒徒

十三 一 娶新娘

新娘子,头戴红花,脸含羞红,推着车子走在后面,

那时候,我总是一窜一窜地挤过人群,站到娶亲的队伍的一旁,近距离的观赏新媳妇的模样。村里的老太太、大婶子们就像一群解说员,你一句,我一句地讲着:“

这是谁家的媳妇呀,长得真好看。

你看,你看,新媳妇眼睛还挺大。

我看她脸有点儿瘦,屁股蛋儿也不大。

哎呦,那个女婿,长的可不高呀!

你可别小看人家,

人家可有本事了,听说还在城里上班呢。

也不知道媒人是谁?

听说是自己搞的。

俺家的孩子傻呵呵的,也不会搞对象儿,

看到大姑娘就脸红,

他婶子,记着给俺家老二多费点儿心。

你家那小子,长的排场,又是铁饭碗,

好闺女还不随便挑。

哎,

他想,娶个城里的,

我怕他,住进洋楼儿不回家了!

我想,给他说个村里的姑娘,

他又嫌人家没文化。

女方要了多少钱啊?

听说也就几百块钱,

还陪送了一个自行车,一个缝纫机。

你家的闺女结婚可别给人家多要钱。

别人要多少,俺也要多少,

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要,

买这买那,彩礼也不够,

到时候还得再搭一百好几!

俺家的傻闺女,

也不敢跟人家多要钱儿,

总想让我再出个儿,

我就给她说了,

过事儿之前这几年,

你挣多少?到时候陪送多少,

咱家一分不添,一分也不要!

到时候你兄弟们娶媳妇儿,

也不用你管!

养个闺女真是个赔钱的货!

嫁了出去,

再也回不了几次家,

还是养个儿子好!

儿子好,得有个好媳妇,

要不然,他们总是吵架,

你和他们也住不到一块儿。

哎,

儿子成家了,我就让他们搬出去住,

不管他们做饭,不给他们洗衣服。

哎,他大娘,到时候,你可做不了主,

儿媳,上了炕,给你生了个大胖孙子,

还不得让你去领,让你去哄……

新娘的旁边是被女方的亲戚抹得一脸漆黑,好像一个包公的新郎,虽然离得不远,我也看不清他的模样,只能看到他明亮的眼睛里闪着幸福憧憬的光。

也许有人想知道,抹的什么呀,怎么这么黑?告诉你们吧,这是脚下的鞋油,锅底的灰。

可怜那个新郎官了,挡也不敢挡,躲也不能躲,傻乎乎地站着让他们抹。抹脸就抹脸吧,还弄黑人家的脖子,蹭得衬衣上,黑乎乎的好几块子。——哎,那时候,闹女婿就这样不讲武德。

更有媒婆在边上嚷嚷:“多抹一点儿昂,多抹一点昂。”

好像是脸抹不黑,不吉祥,脸抹黑了,才让娶走新娘。

一三 二 上 拜

新娘娶到家后,

吉时已到,上拜就开始了。

新娘子双膝跪在,

院子里的一个红桌子前的花褥子上。

桌子上放着一个笸箩,

桌子右边的凳子上,坐着两个管事的,

她们一个负责记账,

一个负责接钱,

接钱的那个,每接一沓钱,放到笸箩里,

就高喊一声:

大奶奶五十元,

二大娘三十元,三婶子三十元,

大嫂十五元,二嫂十五元……

每喊一声,

新娘子就双手扶地,低头行一次礼,

这算是磕头吧,只是头没有触地。

当时总觉得新娘子低头时特别好看,

不知道怎么形容,

现在想起来,

觉得徐志摩的诗,比较贴切: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给钱的人,

有的也会从人群里站起来,

看看新娘,再让新娘子看看她。

更多的人,都是坐在后排的小板凳儿上,

只是把钱传给前面管事的长辈儿,

不站起来,也懒得动嘴。

我想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让新媳妇融入大家庭,让长辈们都认识新媳妇儿,让新媳妇儿知道更多的长辈儿吧。

俺们村里的人,全部都姓陈,听长辈们说,俺们祖上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过来的。

每到冬天,娶媳妇的,聘闺女的特别多,那时经常看到俺娘早早地从红色的大木箱里找出棕色的的皮鞋,穿在脚上,再披上一件红色呢子大衣,然后在镜子前面梳理一下又黑又亮的秀发,就急匆匆地走出去,给当家子帮忙。

等我长大时,妈妈虽然还不算老,多年的辛苦劳作,呕心沥血,却让她皱纹深深,霜雪入鬓,她就再也没有穿过那双皮鞋……

——原创河北赵州陈明辉

——2023年5月于燕京某集体宿舍

——禁止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