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观察管理培训专集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5人  超哥笔谈

如何让员工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的本职岗位?如何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去做?

这涉及到管理的问题。

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

为什么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呢?

从人性上讲,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寻找舒适感的。

要想使人对工作产生足够的喜爱,靠强制的制度去管理,是无法达到真正的目标的。因此需要让员工自觉自愿的去做,从内心深处认同。那么这就是管理者要做的,激发员工的善意。

公司雇佣的不是人的双手,而是整个人,包括他的脑和他的心。制度只能解决管理双手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制造业的老板抱怨,工人都不好管理呢,这里面的工人包括两种,一种是大妈型儿的,一种是小孩子型儿的。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比较难管住他们的心。其实呢,只要你真正的了解他们的想法,琢磨他们需要什么,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什么是善意?

所谓善意,是指员工内心深处足够的认同,这种认同包括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就是这个职位能个人带来多大的收入回报,因此就要针对这个岗位设计好薪酬,让员工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既有考核,又有目标感,让员工保持一种激活的状态,始终是7、8分饱的状态。

人员与岗位要匹配。岗位的能力要求是什么,晋升方向是什么,上级是谁,协作部门有哪些,考核标准是什么,岗位的知识体系是什么,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评估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都要在岗位说明书里面详细的说明。这样员工才有明确的思路去做。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工、出力、出活。

其次,精神层面,要让员工具备此岗位的荣耀感,譬如美工,客服,运营主管,外贸业务员等,要让员工有身份认同感。怎么做呢?

从公司内部讲,同一个岗位最好有好几个人,这样就有一个参照,就有一个小团体身份,例如在一个公司,外贸业务员有10人,美工3人等。大家会彼此有归属感,不至于产生孤独感。对于每个岗位,要给予足够的荣耀,譬如在做月度表彰大会的时候,给对应的岗位的人进行表彰,把员工的照片挂在墙上,这样,大家不仅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也会对本岗位更加的热爱。

从公司外部讲,要把岗位拿出来练兵。譬如外贸业务员这个销售型的岗位,就要与别的企业去做业绩PK,这样大家就会看到压力,看到希望,看到岗位的价值,感受到岗位的荣耀。

如何激发善意?

激发善意的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方法是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做。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多样化的需求,常见的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是分层次的,较低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正如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上的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友情、爱情、性亲密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综上所述,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激发善意,就是为了“雇佣整个人”。要给他一个理由,让他激发自己。

要激发善意,就要深入研究员工各层次的需要,给予满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