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我想以我读本书的第一条笔记作为开头: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这句话出自苏菲之口,那时她刚接触了自然派哲学家,哲学对她来说还很陌生很神秘。之后她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这样的小警句也越来越多。而后来每一次认识上的突破,都补充了亦或是颠覆了她之前的认识。可以说,我对哲学的认识也随着苏菲对哲学的认识在逐渐清晰。
不少读者将《苏菲的世界》当成一部奇幻小说,重在读它的情节,而忽略了它的内容,但是如果真的想要读类似这样的情节,电影《楚门的世界》与电视剧《W两个世界》可供消遣,也可让有心人咂摸出一点味道来。至于据原著改编的电影《苏菲的世界》,没有观看的价值。它既想要完整的表达原著的哲学内容,又想情节有趣,最后拍出来就是一部不知在干嘛的恐怖灵异片,既失去了情节的乐趣,也失去了哲学的深度。总而言之,《苏菲的世界》更应该定义为一部入门的哲学读物,如若想要通过声色犬马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失去了哲学思索的过程和哲学思想的深度。
《苏菲的世界》一书,除了了解哲学家的相关理论外,它所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即常问为什么。“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这一大的问题总是在老师和同学们中不断的被提起,教科书式统一的标准答案无非就是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为什么统一的标准答案是如此的像一团稀泥一样含混不清呢?原因在于我们看自身文化看不明白,看西方的文化也只是看到皮毛,所以最后提出了一个非常不得罪人的态度和立场。为什么我们明明浸透在中国的本土文化里,却常对自身文化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我们并不是对自身文化知之甚少,我们知道很多并在无形之中实践,但内心却仍然不明白我为何要这样做。因为我们接受的是“确定”和“唯一”的教育,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结论,没有推导过程,没有人告诉我们去怀疑,去批驳,去问“真理”为什么就是戴上王冠高高在上的王。苏菲也在后来的学习中说了一句话:“是不是”不等于“该不该”。此外,有一句口号我认为可以从古至今的沿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除却它本身的含义,也是对一直相传的“真理”的怀疑和对无意识服从的突破。
萨特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这句话,我完全赞同,并且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回答所有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等等相似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问我为什么要去问,那你为什么还在问呢?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到托马斯·阿奎那到笛卡尔、斯宾诺莎、休谟再到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康德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试图探讨人类认识的基础,他们的思想历史就像是一条河流,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这也是告诉我们,每一种思想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不要用狭隘的目光随意对他们作出评论。《苏菲的世界》用一个女孩单纯求知的欲望来探寻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摆在读者眼前的就只是那些哲学思想,而不是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评论,至于读者怎么看、怎么读、怎么选,作者全无干预。这也是读完此书后,读者应该生发出的独立思考和作出选择的能力。
最后引书中原文作为结尾,“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回归生命中最原始的问题,哲学思想不论在什么时代变换成什么模样,对生命的追问不会变,对世界的追问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