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教育,聚焦点应该由“教”转向“育”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慎壹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无数孩子无法按时回到校园,甚至无法和小伙伴们在户外尽情玩耍――随着各地无奈地被按下开学暂停键,为了尽可能不耽误学业,一时间,电子屏幕变成了黑板、老师似乎成了直播大咖,在线教学成为众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紧急应对方案。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教育部也紧急下达指令,要求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严禁要求学生上网打卡,不得讲授新学期课程,更不得硬性布置家庭作业,同时强调,线上学习,要注重特殊时期对孩子的陪伴作用,特别是心理疏导、体育运动、生活趣味方面的教育作用,要强于教授书本内容。

客观上,突发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的整体爆发。不论是学校组织的网课、还是线下K12教育机构和素质类教育机构的直播课堂、录播课堂,全都争先恐后的推了出来。但是,家长们发现在线课程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仅仅是良莠不齐不好选择的问题,更存在一个无法解决孩子在线上学习动力引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K12学校教育是孩子从家庭环境走向社会环境的一个关键阶段,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也是由个人中心意识走向去中心化观念的必经之路。

进入学校之前,还是主要接受的是家庭启蒙教育,而这一阶段,孩子潜意识里大多是个人中心主义,因为当前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孩子转,不管是生活,还是教育都是如此。而学校却是由这样的“个人中心”群体组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去中心化和社会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中心的,而不仅仅只是自己。

在线教育由于其跨时空连接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所以天然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不是因为疫情才意识到它的重要。只不过在以前的应用中,在线教育更多是作为课堂知识讲授的延续,而非社会化的延续,所以才会导致孩子对在线教育有所抵触。这种情况也倒逼着在线教育由“教”转向“育”,否则将会在这轮竞争中被淘汰掉。

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者也意识到了,教学工具与手段的优化,要依赖于教育理念的支撑。技术的革新不是完全自发的,更不是漫无目的的。每一次技术的进步,背后都是教育理念的呼唤。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VR、AR……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都是致力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优化。但技术怎样用、怎样用得好,还是要依赖于教育的顶层设计。

在众多内容相仿、形态相仿、体验相仿的在线教育产品中,能脱颖而出的一定是有情怀、有温度,富有设计感的内容和产品。

如今,教育界内已经有人在呼唤‘后慕课时代’的到来,其含义就是,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将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了初步的‘翻转课堂’之后,还要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重构,让学生不仅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也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对于教育从业人员来说,产品研发和在线师资是线上教学的核心,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对教育核心理念的理解,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应该是打破传统的教育结构模式,用新的育人形态,回归教育本源。

教育关乎人的成长,需要有其自身的质感与温度。在线教育风生水起的当下,更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初心,仅有资源和技术是不够的,不忘教育初心,始终把人作为关注点和发力点,才是在线教育下一步发展进步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