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联网的思维的区别
中美互联网的思维的区别
边际效应 人口红利 流量 信息对称
先来分析下中国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从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这3点与传统零售和企业拉开了距离。
信息流: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任何感兴趣商品的信息,这远比线下来的高效和便利。 从信息流效率来讲上互联网占优。
物流:近年来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客户购物后,货物到家的物流环节也和线下缩小了差距。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收货速度基本是1-3天,更快的还有京东的当日达。物流角度来讲,线下虽然占优势,但优势已经被缩减到很小的地步了。
资金流:由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出现 ,支付环节自然是互联网占优。无现金交易极大的提升了资金流的效率,并且便于监管,追踪,容错性也很高。资金流互联网大胜。
互联网对传统最大的冲击也是优势所在就在于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边际成本的结构。互联网使得边际成本可以无线的趋近于0。让线上商家理论上可以服务于无数多的的客户。而线下商户则受限于所在商圈的有效辐射范围内人流密度,边际成本极大,并且有瓶颈。
在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原来传统零售靠信息不对称的垄断定价方式。线上店铺靠着极低的边际成本,省去的店面成本,使得产品可以以极低的售价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服务范围也是线下不能比的,售价低但是却可以通过以量取胜。加上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大数据,用户画像,广告得以精准投放的目标客户群体,进一步的对线上零售有了极大的促进。
资金流方面由于美国的极其复杂的银行金融体系很难统一渠道支付(即使是paypal也只是支持大银行),资金流方面互联网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优。
地产结构方面来讲中国一路上涨的房价使得线下零售成本结构中地产占了很大一块,同时租金也是线下的流量成本。而电商没这部分成本,所以互联网对线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美国的房地产就很稳定,成本落差并不明显。
物流方面再加上美国的人口密度低除了大都市,居住分散,导致物流成本高。
信息流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时间尚短,大量企业还在以信息不对称赚钱互联网就来了,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干掉了信息不对称,这给传统的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而美国零售业在互联网到来之前就已经很成熟了,很多大的零售商都在一极低的毛利在运营,信息很透明,因此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差距也是原因是人口!人口越多的国家边际成本越低,互联网效应越是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