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手里的烛台能卖钱吗?
烛台作为自古以来的灯具,发展了千年有余。《楚辞》中引“室中之观多珍怪,兰高明烛华容备。”苏轼在《海棠》一诗中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商隐《夜雨寄北》有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最为今人熟知的便是那一句“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了。作为古人照明用的主要灯具之一,蜡烛和烛台是古人生活之中不可或缺之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人燃烛都有烛台,用以扦插蜡烛和承接滴淌的蜡油。简单的,就是一个设有尖针的承盘,考究的,会铸造成各种工艺造型。大小也自不同,小者乃放置于几案桌上,可以手持着移动行走,大者贴地放置,形如落地灯,有多个承盘可以同时燃烧数支蜡烛。亦不乏多层的烛台,点满蜡烛后,犹如银花火树,光芒灿烂。材质有银、铜、铁、锡、木、瓷、瓦等多种。
各式各样的烛台
烛台上面或锻造,或雕镂,或彩绘,或以倒模工艺铸造藏品征集,甄选V信:Ying950467 秦先生出各种纹饰,是一种集实用性、工艺性、观赏性、装饰性为一体的生活用具。其中多有历代工艺名家的作品,在设计和制作工艺上时有巧思和创新,既能陈设观赏,又可摩挲把玩。
卧狮烛台
三国时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流行卧狮形烛台。南朝时烛台式样较为丰富,有狮形、单管,双管、四管、荷花形等,其中管状烛台在福建地区流行,上有弦纹长柄,柄上端是敞口碗形,碗中有烛座。
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人们更讲究生活的品位,即使是日常用器也要做得异常精致,于是烛台就不再是单一的生活用具,还兼有了更多的艺术观赏性。
白瓷烛台
《天宝遗事》载:“甲王以檀木刻童子,每夜饮,列执华烛,故名烛奴。”唐代贵族用名贵的紫檀木做烛台,雕刻成童子形状,晚上宴饮宾客时,燃巨烛于其上助兴,名为烛奴。
宋人陶谷的《清异录》曰:“案上捧烛铁人,高尺五,云是杨氏时马厩中物。一日黄昏,急须烛,唤小黄门,掇过我金奴来。”是说南唐先主李昪节俭,做了皇帝仍然使用铁铸的烛台,为铁人模样,还美其名为“金奴”。可见在这一时期,烛台已具有了审美的理念,于材质和工艺上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
明代青花烛台
明代烛台造型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中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烛台,器口和台座呈八角形,颈部为圆柱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官窑款青花阿拉伯文烛台,为一管状圆柱立于高台盘,清代以后的烛台形制基本承袭此式。
青花留白花卉暗八仙纹烛台
透过古人生活中这些异彩纷呈的烛台,可以想见古人对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这些五彩缤纷的烛台,折射出的是古代灯具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上的统一,以及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结合。多彩而实用的烛台,为中国古代灯具史书写了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