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测试
有时候,我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频率挺高,微博也好微信也罢。首要原因应该是寂寞,其次才是看到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看过一篇调查,社交媒体会降低幸福指数,具体活跃一小时降低多少的数据我忘了。所以,一个人生活开不开心,看他分享的频率就够了。
下面是纯干货。
有部分是借鉴他人总结,再经我呕心沥血所得。
为什么越到deadline,反而越投入不进去?
往往是由于压力太大,太看重结果造成的。压力来源于意识到的差距以及对他人看法的执念。心情压抑,陷入自责。自责会带来负罪感,而负罪感会导致两个结果:
1、一直很不开心
2、更少的学习时间,然后继续自责
很多时候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成就感,而不是焦虑感,无力感。
下面进入正题,如何解决?长期抗争,屡败屡战,经验如下。
一、首先,释放负能量,保持平常心。道理都懂,具体怎么做。其实,就是“做”。做什么想什么,看一步走一步。听起来很扯淡对吧,除了一分一秒趴在桌子上死磕,别无他法。
二、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反馈不及时或者毫无作为致使时间白白流逝。所有的惶恐源于不安,不安源于一分耕耘半分收获。
对此相应的措施:明确目标,明确是指目标必须量化,必须有可视化指标。然后先处理困难的事情,再处理稍困难的事情,这是一种对前面的强化。继续,直到最后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强化效果会越来越大,注意,千万不要中途跳过那些你不喜欢的事情。
除了外界的干扰外,紧张焦虑都会造成注意力涣散不集中,目标不明确就会走神。
三、这里要多说一点。人的每一次思想支配行为,都是在强化一条轨道。人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懒惰程度都有自己的轨道。时间长了,要脱离轨道很难。因为我们都有惯性,所以在开始浪费时间后,很难停下来。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实施计划时,如果烦躁学不进去,告诉自己只要再坚持10分钟就好。其实啊,很多念头都是转瞬即逝。往往不到10分钟,这些念头已经消失了。即便没有,杂念也不会影响到你了。
这里最怕的是随随便便放弃。学不进去就不学了,先玩够再学习。哪怕你是练练字抄抄题,也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我们都知道改变很痛苦,因此才选择逃避。但是,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我,无意中的一个放纵,就是一天堕落的开始。
四、接下来,“慢慢来就好了”,急于求成只能更焦虑更无力。
五、最后,目标——满足——发心——向上,嗯,如你所愿,一个正循环。
以上,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关键的是,前面说的,迈出第一步。越不开始行动,就越投入不进去,就越容易胡思乱想。马上着手去做,一切都迎刃而解。
看下来,你会发现,整篇说的是学而不是学习。尽管我没有什么资格谈,反观高中时期的学习,无非做好三件事。
1、及时整理和回顾
2、独立思考
3、学“问”
及时整理和回顾,很明显,这是大脑的学习和记忆机制。独立思考与学“问”,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独立思考,也容易不喜欢与人交流,才要学“问”。而与人交流过程中,又要避免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些都是学习的乐趣啊。
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上了大学,别说这些,就连最基本的开始“做”都做不到了。可能越往后的岁月,情况越严峻,所以当时的心无旁骛更值得敬佩。远离手机、网络这些东西,也挺重要的。好多人不知道干什么就开始左滑右滑,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对颈椎不好。
生活方式变了,心情也跟原来不一样。
至于环境,这就不用再强调了吧。
一开始,我曾天真地以为差距来自听课的效果。后来观察才发现,差距更多体现在最后阶段的自控和投入,即效率和时间,而效率*时间=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