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批判式阅读的四个基本规则——《如何阅读一本
上个月开始,翻开了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中学阶段就应该反复阅读作为学习指导用书的经典著作,我竟然晚了几十年才看到,真的是感慨万千。希望正在读书或者打算读书的朋友都去看看这本书,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读书?应该怎么样读书?以及阅读的最终目的。
本书的第一篇读后杂记,介绍了读书的四个层次;本书的第二篇杂记,介绍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本书的第三篇杂记,介绍了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的四个规则。今天,我们来介绍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批判式阅读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四个规则。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主动地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这件事情。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在进行批评式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两个大方向上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作者提出批评的礼节规则,这个问题包括规则九到规则十一;第二个问题是批评作者观点的特别标准,这些标准又包括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规则九开始做介绍。
规则九: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者暂缓评论。)
同意、不同意和暂缓评论这三种意见代表了所有的评论立场。如果你在读一本好书,在你说出“我懂了”之前,在你诚实又自信地说出这句话之前,你有一堆工作要做呢。当然,说出“我不懂”也是个很重要的评断,这只能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因为书而不是因为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虽然乍看之下并不太明显,但是暂缓评论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那是一种有些东西还未表达的立场,你在说的是,无论如何,你还没有被说服。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争强好胜或者无理争论。
读者在自己的书房和一本书进行对话的时候,真正的好处是从书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将作者打败。当读者理解这一点的时候,就会明白争强好辩是毫无益处的。读者在读书的时候,就像反对一样,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性的基础。
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做是作者个人的意见。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当中学到东西。在这一点上,读者要就真正的知识与他本人个人的观点以及作者的观点之不同之处,作出区分。因此,除了表达赞成或者反对的意见之外,读者还要作更多努力,他必须为自己的观点找出理由来。当然,如果他赞同作者的观点,就是他与作者分享同样的理论。但是如果他不赞同,他一定要有这么做的理论基础,否则,他就只能把知识当做个人观点来看待了。
以上三个规则在一起所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进行辩论”。辩论之前,第一,要求读者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胜或者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做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的话,这个议题不只是被说出来,还能被解释清楚,而且,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规则十二: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观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者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读懂一本书可以解释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认同,他们同意用这样的说法来说明一种想法。当读者透过对一本书的诠释理解,与作者达成共识之后,才可以决定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或者他的立场。
当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是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四种概念或者方法来向作者作出说明,这也是批评作者观点的四个特别的标准:
第一,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
第二,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说一位作者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这样的错误可能来自缺乏知识,也可能远不止于此,无论是哪一种,他的论点就是与事实相反。要做这个评论,读者必须要说明事实,或者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三,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说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连贯,一种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或者叫前后矛盾。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只有当主要的结论受到这些荒谬推论的影响时,这个缺点才要特别地提出来。
第四,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的问题,或者是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者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义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者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严格来说,第四点并不能作为不同意一个作者的根据,我们只能就作者的成就有限这一点而站在作者的对立面,或者暂缓评论整本书。站在读者的立场,暂缓评论一本书就是表示作者并没有完全解决他提出的问题。
最后,读者会观察到第四个批评点与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这跟全书大纲,作者是否把问题说清楚,也跟诠释一本书,衡量作者多么完美地解决了问题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