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光文艺花园

读完《花园里的哲学》,原来乌托邦就在我们身边

2020-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聂梓吟

小的时候,爷爷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一颗桂花树,一方小鱼塘,还有数十盆各种各样的绿植,那时候感觉爷爷的花园太有意思了,跟在爷爷后边浇水,爱喝水的多浇点,不爱喝的少浇点,捉虫,不到膝盖高度的盆栽里能捉出拇指粗的大青虫子,用筷子夹出来,还有就是随着太阳的移动将喜阴植物搬来搬去,乐此不疲。

别看花园不大,活儿真不少,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忙活一整天也怪有成就感的。

据我观察,挺多人还是对花园情有独钟的,公园、社区花园已经是大家闲暇之时的首选去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打造自家小花园,即使场地有限,利用好阳台或客厅的角落也能打理出一方小天地。

西班牙籍的圣地亚哥·贝鲁埃特是一位人类学家、哲学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沉迷花园的花园哲学家,他建设了一座小花园,亲自耕种、除草、栽培,与花园同时成型的,还有一本厚厚的书,名为《花园里的哲学》。

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花园?通过阅读《花园里的哲学》,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花园里的哲学》封面

01 花园是有边界的

说起花园,我们的眼前可能马上就浮现了鸟语花香的情景,然而并不是所有这样的地方都能称为“花园”的。

只有当野外的大自然与我们存在一定的距离的时候,人类的脑袋里才会浮现出“花园”的念头。

花园,自其最遥远的诞生之日起,就被认为是一个人为圈出的、与野生环境分开的空间。

最早的花园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

第一座花园,或者说历史上记载的最古老花园建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它被雕刻在迪比斯市的一座坟墓之中,坟墓主人是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的一位高级官员。

在开始欣赏花园数百年以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意识才开始觉醒,因为在崇山峻岭、江河湖泊那样汹涌的大自然之中,人类,尤其是过去将自然当成神灵来崇拜的人类,非常缺乏安全感。

我们可以将花园理解为经人类双手改造的有限空间,空间的分隔物是什么不重要,可以是石头、植物、篱笆、树桩、栏杆或是其他有象征性的物件。

总之,没有无边界的花园。

得益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善用象形文字、绘画以及浮雕等等方式来装饰和记事,让我们对当时不同类型花园的设计和布局有一个相对直观和准确的认识。

从文明诞生之初,人类就会有建造花园的冲动,或者说建造花园的需要。

无论是亚洲、欧洲、非洲还是南美洲,“花园”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早期的历史之中。

中文、英语、俄语、德语等等语言虽然大相庭径,但对“妈妈”这个称呼的发音都很相似,这是因为“mama”这个读音来源于婴儿最早,也是最容易吐出的音节。

同样的,如果“花园”在各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都曾或多或少的被当做一种表达手段,那么“花园”就肯定是满足了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

为什么人类总觉得需要修建花园?

最简单的一种回答是:因为花园让我们感到幸福和舒适。

人类总是执着于将一方土地变成乐园,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类对宁静祥和以及平衡的追求,因为人类总是恐惧死亡、渴望永生、害怕混乱、向往秩序、受理性约束,又有时被本能操纵。

修建花园会带给我们生理上的乐趣和心理上的益处,平和、自由、安宁、天真,从文明源头开始就有一股暗流,将花园与幸福联系在一起。

在人们的心中,花园也许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完美之地。

02 花园是自然与人的共同创作

人们筑起篱笆,在提前规划的位置,洒下精心挑选的种子,浇上水,倾注时间与耐心,然后才有了花园。

花园不仅仅是一座实际存在的建筑物,同时也是虚幻脑力的创作物。

花园的形态、搭配、位置都完全由建起它的人来决定,仔细深究,还会发现每个花园都有一套关于美的理论和关于幸福的道德观。

花园是生动的艺术、文化作品,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源于精细的脑力创造,同时也是哲学思考的主题。

那么花园与哲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事实上哲学从未与花园过分疏远,《花园里的哲学》认为最初的哲学流派就是在花园中发展起来的,例如学风开放,以数学为重的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还有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花园,都是哲学思考的摇篮。

回顾这些历史,以及它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就明白——在某些时刻,花园确实是根据某种理想,或某些意识形态的假设,或是对历史的感知来塑造自然的建筑。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种哲学创造。

遗憾的是现在的哲学领域却很少有人去研究花园了。

这是因为哲学流派更加重视科学而非技术的价值,认为理论性的知识远比工具性的知识重要,于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系统的概念,而非现实的生活之中。

不可否认,花园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加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相比其他文化表现形式而言,花园更好的表达出了每个时代的哲学关切,不只是因为通过园艺语言可以将哲学想法简单地表达出来,还因为自古以来花园就启发和接纳了各位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康德,以及许多其他在花园中思考和思考花园的学者。

在哲学实践中,花园得天独厚的环境是思想和知识传播的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园也记载了一种文化和一方水土的独特性。

与花园有类似意义的还有风景画。

风景画对于人类有特别的意义,人们或许会认为风景画是一种常见甚至普遍的感知方式和体验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整天忙碌不休的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耐心去欣赏风景,尤其是日常可见的风景。

在众多文化之中只有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将风景画视为主要的艺术类型之一,由此可见风景画并不普遍,它只是一种特殊的观察世界的方法。

03 花园是现实中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曾提到人在本性上是追求幸福的。

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追求幸福,而花园,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花园里,亲自动手,按照脑中的想法布置好植物和花卉,会带给我们喜悦。

在花园里,没有沮丧、吝啬和不幸,同时也令人们短暂地远离金钱的压力,忘记世俗的烦恼。

除此之外,景观之美也会在我们的心理上产生的积极作用,能帮助我们平静心绪,甚至抚慰受伤的心灵。

这恰恰与某些实践哲学的追求相吻合,这也暗示了建造花园与思考活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虽然神秘,却很紧密。

花园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激发了我们逃避现实的幻想,即使是最普通的花园中,也存在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

花园作为幻想与欢乐的之地,它既向我们讲述了对过去曾实现的东西的怀念,也讲述了对未来也许永远无法实现的东西的期望,这一特性同时也符合人们对于乌托邦的设想。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描述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诗文借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这一线索,将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对照来看,“桃花源”就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花园”,它有边界,是在自然基础上人为建设,既是桃花源人生活的家园,又精神的家园。

桃花源美好、宁静、有序、平等的生活,将现实衬托得格外令人不满。

建造花园是一场精心的谋划,其目的是令我们忘记现实,虽然它欺骗了我们的感官,但也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花园艺术能够长盛不衰。

有的人喜欢花园是喜欢绿色植物,有的人是喜欢亲自动手栽花种草,有的人喜欢在花园中放空大脑,感受内心的平静,还有的人喜欢在花园里思考,无论哪一种,都深谙花园之美。

圣地亚哥·贝鲁埃特在《花园里的哲学》以编年体的形式阐述了花园的哲学史,书中既有他关于花园的思考,也有大量汇集的理论资料,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花园的哲学,以更全面客观的视角,探索生活的美好。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