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摄影

夏日随笔(九十九)

2024-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倚然君

      家有外孙姐弟俩,虽然隔着一个“甲子”,却也成了忘年交。从娘胎里就瞧着成长的娃,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情感,那肯定没得说。虽然这边的教育,从小要求独立、自立,可人所特有的情感,又岂是说分就能分开的。与孙辈从小建立的这份情感,除了有生存的依赖、安全的需要、还有着情感的寄托。这样一些植根于心底、存活于内在的因素,往往与他们的一生相伴相随。

      在我们当孩子小时候父母的时候,生存的物质条件有所欠缺。所有为了孩子的好,都集中在父母努力工作、多挣几个活命的钱,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作为毫无置疑的选择。当初我们这代人,心甘情愿作出这种选择的,绝不是个别或者少数,除非是没那个可能。那个时候的我们,哪里懂得幼时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都双重困乏的那时,都抱着一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鼎力成全孩子的决绝,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里去,送到生活、教育环境更好的大城市里去。宁可牺牲难得的节假日,乘坐廉价的汽车、火车,熬更守夜、往返路途去看望孩子……

      可幼小的孩子,能懂得当时父母这番苦心、这份真情吗?答案是未必能够。他们首先会想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和自己父母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在遇到困惑、有了麻烦的时候,父母在哪里?每次见到父母的时候,为什么都一脸严肃,要求这样、那样,少有温馨、甜蜜、包容的笑脸……当孩子大了以后,打趣着质疑我们当初的时候,那种超乎认知的震惊、那种不为理解的委屈,猛烈撞击着难以诉说的心灵。是的,处在当下的时代背景,再去回望上辈人的所做所为,或许会得出难以理解的结论。但设身处地退回到几十年前,在基本条件还不能满足的条件下,能够作出的那种选择,很可能就是唯一,而不是唯二、唯三了。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邮轮随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