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彼此治愈的对话
九年级开学第二周,我们就举行了一次小测,无论是作为老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的他们,都感觉还没有完全进入备考状态,成绩也不大如人意。
一天晚上,学生小蒋走着他那“六亲不认”的步伐冲进办公室,他急冲冲地来找英语老师,我问他:“找英语老师有什么事儿?”
“我的分数给我算错了,本来我这分数已经够耻辱了,还给我算少了!”
“哦?你英语考了多少分?”
“47分。”他依然很大声地回答我。
“明天等英语老师来了给你改过来就好了。你觉得英语这分数很耻辱啊?那你语文考的如何?我想知道你怎么看待语文分数的?”我笑着问他。
我知道,小蒋是语文不及格专业户,但他心很大,所以我故意逗他玩。
“68分,我觉得自己考得很不错,比以前强多了。”他爽朗的笑声感染了我。
“小蒋,你知道吗,我就特别欣赏你这一点,永远自信,永远坦诚!你以后要成大事的!”我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度。
我真心被这个孩子的大心脏所折服,他拥有一般学生都没有的“钝感力”和“无条件自信”,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所缺乏的吗?师生一场,有时候还真不确定是谁在教谁。他的欢喜,的确缓解了我一部分的焦虑感。
“老师,你别开我玩笑啦,干什么大事啊?我感觉自己这辈子就没成功过!”
“哈哈哈……你才多少岁啊,就口口声声说这辈子了,人一辈子多长啊,你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据说现在中国人平均年龄都是七十多岁,你至少还要活六十多年,还有六十多年可以改变人生啊,真羡慕你啊。”
“老师,那你说我现在决定努力学习还来得及吗?中考都只剩下一百多天了……我还能干点什么呀?”
“一百多天,还能干挺多事儿的呢……”我接着就运用了最近看的书《极简学习法》里提到的“倒推思维”和SMART原则,引导小蒋同学拟定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时常和学生一起调整心态,给他们鼓鼓劲儿,学生学习状态会改善很多。
我时常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蜗牛妈妈,牵着一群小蜗牛在慢慢地爬。大多数时候,我也很享受这种状态,我希望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够从容一些,学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们都抓牢一个知识点。按照已有的计划,循序渐进,慢慢来。正如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里说的,在跑步和舞蹈之间,偏向舒展一点,优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