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缺陷的人生,一样有意义
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作家毕淑敏曾在一所很有声望的大学演讲,在演讲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问道“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思索之后,最终,她这样回答: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攸佳宁教授曾在《最强大脑》节目中说过:“每一个人其实都需要树立一个目标,不管这个目标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什么样,只要在自己心里觉得这是有价值的,那就是有价值的。然后朝着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目标,勇敢的、坚强的去追求下去。”
朝着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目标,并勇敢、坚强的追求下去,这便是实现人生意义的过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没有带着意义的。每个人都是从一个的婴儿从无知走向懵懂,在从懵懂走向日渐成熟的。
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没有谁一定就能找到完美的自己,收获完美的人生。有些人的人生充满着缺陷,但充满缺陷的人生,也充满着不一样的意义。
有一个少年,因为性格的缺陷,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辍学了。这个少年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认知程度都不是很高,他的爸爸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在农忙和过年期间才会回来。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他7岁的时候,母亲差一点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在家庭里,他和爸妈几乎从来不说话,在学校里,他不和老师交流,下课了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每天他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吃饭,放学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做作业。
虽然这样的状态让他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有一天,他坚持不住了。最终在小学六年级选择辍学了。辍学后的生活几乎让他崩溃了,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也不和任何人说话接触。后来,他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所以他选择出去打工了。但是打工并没有他想得那么顺利,因为学历低他受到了很多歧视,也受到过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因为年龄小,他只能选择打黑工,所以他经常遭遇着欠薪。后来,他患上了抑郁症,因为抑郁症,他自杀过两次,但是都没有成功,因为有一群人在他背后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无闻的帮助着他。
因为自杀的事情发生以后,很多人也都不敢接触他了,他很难过,也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
终于有一天,他醒悟了,他没有继续沉浸在痛苦当中了,他开始面对自己的缺陷,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问题。他开始好好的爱自己了,因为那样,他才能对得起挽救他生命的人,他心理知道她们都希望自己过得更好。醒悟以后,他努力的去工作,他把下班后的时间都用来学习,都用来增值自己。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里,他结合了自己的天赋,去参加了专业的写作课,每节课他都认真做笔记,作业完成的也很积极。因为他希望通过文字向别人传递温暖,给别人带来力量。
后来。他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文章在网络上发布,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他写的文章跟名家作品比起来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读者,他真诚的和读者互动,并和读者建立了链接,在此过程中,他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意义。
因为一些缺陷,很多人都对他持有看法,但是他没有让那些看法给自己形成心理暗示,慢慢的他学会了和自己的缺陷和谐相处,慢慢的他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缺陷,虽然有些缺陷他无法改变,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前两天,在马路上,我看到一个没有双腿,但依靠双手依然和正常人一样行走的人。我当时被他的顽强的毅力惊呆了,我目视了他很久,直到他走远了我才转身离开。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陷,有些缺陷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学会与自己的缺陷和谐相处。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并不会因为没有腿就无法行走。
站在成长型思维的角度上,我们知道人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改变自己的缺点,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变得更加优秀。有些缺点和缺陷,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要相信,缺陷不会影响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分析了很多不同优点的内向性格,发现了其实内向也能带来成功,也能带来潜力。比如,自闭症肯定不好,但是自闭症的人对数字、图案、音乐敏感,这些就是天赋。
即使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多缺陷,面对自己的缺点,我们不但要学着改变,也要学着接纳自己的缺陷,有些缺陷即使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一样不影响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有缺陷的人生一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