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

“老炮儿”效哥(18)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酒妖妖

18.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虽然只是段水泥路,但就是这样一段水泥路,在打通了农村最后一公里交通的同时,也打通了农民的致富之路,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准确地说,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更富了起来。最先受益的当然还是东侯——于总。

    于总看中了村里一处闲置多年的小学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为了普及教育,可谓是村村办学校。这所学校,是当年村里征收了地主家的一座小四合院建成的,也属于村里的集体资产了。当年的小四合院青砖小瓦,古色古香,朝南正屋三间是老师们办公用的,门厅两侧和东西厢房改成了教室。中间的门厅就是当年孩子们进进出出的校门,只是这门厅有着太高的门槛,娃儿们总是免不了磕磕绊绊,引来同伴的嬉笑。再往外是挺大一块场地,当时也称作操场,操场再往前,一条被称作“花鱼港”的河流横贯而过。花鱼港连通着外河,月圆月缺之日,也都会随着外河潮涨潮落,至于因何而得名,大概就是因为鱼儿多的缘故吧,而我们俗称的“花鱼”就是鲤鱼的意思,也属吉祥之物了。花鱼港之于一代代村民来讲,有着太多的回忆,尤其是在几乎每个男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着夏天的嬉戏玩闹,摸鱼弄虾;有着冬日的鸬鹚捕鱼,此起彼伏;有着春暖时的蒿草青团、茅针野菜;也有着秋收时的薄雾烟波,落叶垂纶。

    只是如今,这里一片萧条破败。原先热闹沸腾的校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逐渐变得冷清起来,最后全校只剩下不足一百人,不得不合并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去了。四合院的校园里,房屋已经到处可以看见斑驳的天空,窗户上的玻璃支离破碎,残留的窗棂东倒西歪。只有那棵古老的榆树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榆树的一根枝丫上还留着一根锈蚀的铁丝,深深的嵌入其中,这里曾经挂着一只高音喇叭,每到学期结束的时候,都会开表彰大会,那个瘦瘦的女校长坐在扎着红绸布的话筒前,宣布谁谁谁获得三好学生,然后在广播里被无限放大,激荡着每个乡村儿童的心。

    随之一起寂静萧条的还有校门口的“花鱼港”。河里的淤泥再也没人去打捞,将其作为回田的肥料了;河边用来喂猪的水花生再也无人问津,肆意地生长,填满了整个河道;原本清澈的河水,也没有了洗菜淘米的村妇,岸边的芦苇、野草也被随意丢弃的垃圾所掩盖。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退休的宋老师,接受了王主任交办的光荣任务,在学校外侧破旧围墙上,用大红油漆,写上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最美乡村”的醒目标语。王主任说:这是氛围,也是宣战。

    为了向脏乱差的环境宣战,也为了更好地落实年初镇上乡村振兴工作的会议精神,据王主任透露,他亲自到城里拜访了于总,用亲情,乡情感动了于总,才有了于总如今的回乡创业,振兴乡村,回报家乡。

    但又据知情人透露,为这事于总专门把王主任请到城里的一个高档酒店。

    于总的项目叫做:花鱼港生态园。原先的整个小学校,包括周边的花鱼港等河流在内的,共两百亩地都规划在这个项目中了,于总说要投入五千万进行建设。

    奠基仪式那天,王主任把镇上的领导也请来了,用效哥的话来说,这威势没得魂,大领导来了,也上电视了。的确,那天晚上,村里的好多人都在电视上看到了于总,于总说:我们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看到了王主任,王主任说: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政策,我们主动对接村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用真情感动他们,把他们请回来,共同为家乡的建设而努力!也看到了效哥,作为村民代表,效哥说:我们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后来有人跟效哥开玩笑:效哥在电视上说得不丑呢!

    效哥笑笑,说:屁,我哪有这本事,都是那电视台的小丫头教我这么说的!

    花鱼港生态园项目的定位是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目标人群是城市里中产阶层。用于总的话来说,这帮人要不闲的发慌,要不忙得要死,他们需要一个让他们静下来寻找灵魂或者是安放灵魂的地方,而这里,刚刚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