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忘记”又何妨
近些年来我们被两本很火爆畅销书:一本是讲刻意练习的;一本好像是讲学习复盘的。我感觉这两本书好像搞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焦虑,本来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和工作充满着竞争和压力,再来一个复盘和刻意练习,还有各种各样的贩卖焦虑的文章。有一段时间,我也深陷其中,得不到一刻的喘息,生怕自己少读了一本书,忘了复盘,就会落后被这个社会淘汰。可是有时想想这么做真的对吗?我们必须这么做才是高效吸收知识不二法门吗?难道我们人类就该如此疲惫焦虑、如此辛苦的成就自己才无憾的吗?
就在前段时间我对比着阅读《成为作家》和《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这两本书可是殿堂级的写作宝典,风行文坛几十年,但是里面教授的方法确是自然、快乐的,两本书都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到底天才意味着什么。就在我没有细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成为作家是太神圣、太严肃的事,我不敢想。可是就在作者娓娓道来的写作经验里,我的内心曾经很多自己不敢确定的体验被明确了,我好激动啊:每个人的天才就埋在你的心里。你这需要遵循你的认知规律跟着作者走就行。每件事都是如此,都可以运用。书中教导我们只要开心自然的吸纳,让潜意识自然发酵,就会长出美丽的花朵来。不要苛责,不用焦虑。自然释放你内心的那个天才。
无独有偶,我们好多人都应该记得《倚天屠龙记》里面,张三丰教授张无忌武功的那个桥段吧,张无忌居然是靠忘记来习得武功的,那张无忌到底忘记的是什么?掌握的又是什么呢?其实金庸的这个意思和写法在《庄子》里面可以找到依据,很著名的就是庄子设想孔子对颜回的调教思路是一摸一样的。庄子说:得鱼忘筌。就是说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我常常觉得道家的话很玄,可是就是这“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啊,我忽然意识到那个众妙之门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潜意识了,意识和潜意识相互扶持、鼓励成就。而《成为作家》这本书从头到尾就是告诉你潜意识和意识如何工作的,运用它,就能通往那个众妙之门。
我们的潜意识,其实是在不停的阅读吸纳,不光是读书,还有经历等等,它都统统储存起来。只要你在不断输出的时候,把这个很玄妙的门一旦打开,它就会给你源源不断的提供灵感和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这两位作者也是强调,不要刻意记住,而是要忘记,让所有的阅读,进入你的潜意识发酵。这样的一个心理学的一个认知方式,你可以运用到学习任何方面绘画音乐,其他任何学科,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轻松、自然、融会贯通,而不是苦哈哈的死磕,像挤牙膏一样的艰难的输出。
我自己这方面的体验太多了,有时学了什么,一下没弄明白得,就放下,过段时间忽然就秒懂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死扣字眼很可能深陷语言的陷阱,而忘了真意的融会贯通。所以我今天觉得很多人那么多人喜欢阅读金庸的小说,在他的小说里面,焦虑,无奈,紧张等等情绪都能得到释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超越现实之上的世界,去舒展一下精神,释放一下压力,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吧,这就是道家的魅力所在吧。也许这本该就是我们进步最高效最自然方式。
我们一辈子要想获得成就,就避免不了学习各种知识,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成就自由自在、通达无碍的人生,任何一种手段和方法都是为最终目的来服务的,我们在乎这个目的,而不应拘泥于手法。我想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