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

2022-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寂嫣然的小屋

今天开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对于序言和前言不感兴趣,直接阅读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大多数父母都会说“我很爱我的孩子”。可这个爱字似有千金重,爱的本质是需要去练习而买得的本领。人生来会爱,但随着社会、家庭给成人的磨炼,我们没有学习上岗取证便做了父母,这父母的角色要想做好是不容易的。

父母之爱都说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和处理水平。

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在第一章的前6节中,作者是如何和孩子的爸爸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孩子 ,如何用心看见孩子,如何在细节上处理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的。

第一节提到对于打针的恐惧,联想到自己小时候,体质较弱,经常会被打针,妈妈对于我的引导是把小小身驱控制在她大腿内夹着不许动,这样完成打针动作。

孩子对于打针的恐惧会参考周围环境的变化,一岁多的孩子,讲道德并非全然不知,也并非全然能理解。 在事先给孩子做心理建设,是有必要的,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打针当时没反应,打完后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哄、劝的方法降低痛苦感较弱。

对于孩子必须要承担一些疼痛或痛苦时,大人首先应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特别是妈妈,孩子很敏感,她能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事先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一定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用平时和孩子的交流方式。

对于孩子将要承受的如实描述,不夸大不过分缩小,让孩子有心理预期。

去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多鼓励,当然也要允许孩子不勇敢,用哭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比如这时妈妈就要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疼吧?才哭得这么伤心”,这时不要用哄骗、收买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样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感。

第二节提到圆圆爸爸的同事捉弄孩子的事,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面积,“宁愿得罪同事,也不得罪孩子”。这里需要父母充分厘清边界感,那些不懂教育的随意语言逗玩孩子的成人,温柔而坚定的拒绝,保护孩子,给予充分的安全感,我小时候就经常被邻居长辈逗弄,“你有表弟、表妹啦,外婆姥爷就不疼你啦”“你父母要给你生个小弟弟,就不要你啦”这样的话,现在都记忆犹新。

第三节提到同理心。记得刘润带小米去戈壁徒步时,交给孩子的几件人生法宝中就有同理心。老一辈传统做法是“复仇”,当孩子摔倒时,会去责怪导致孩子摔倒的物件,比如桌子、板凳、地面,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拥有不了同理心,在成人相处时更会习惯性的让对方背锅。

而摔倒这类的生活细节恰恰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可以延伸成孩子的好或坏习惯。发生时父母可以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本来孩子摔倒时,那一瞬间是他习得如何面对挫折的能力,结果马上迎来的是带养人的呼叫声、责怪声,孩子内心是恐惧的。

给摔倒自己的小板凳以人性化,引导孩子万事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教她善待“对方”。从细节中让孩子建立同理心。

第四节提到的是仪式感,作者与孩子爸爸每年都会在圣诞节给孩子准备礼物,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很美好的感受。几乎每个小女孩都喜欢当公主、拥有好看的娃娃,想拥有礼物。童话在童年实现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家长多花些心思和时间,让孩子的童年收获奇异的光彩,越长大后,她会明白童年是不真实的,却保持纯洁的初心。仪式感是家庭中不可获缺的增味剂。记得哥哥家大女儿几岁时,每年都会过生日,和我讨论这事的人提到不应该很小给孩子过生日,花那么多钱请客,如果物质能达到,可以给孩子邀请些喜欢的小朋友,一起感受这份快乐也无妨。在父母能力范围内的仪式感,不一定需要花大量的金钱,更要注重用心的细节,和父母亲手打造的这份幸福。

第五节提到和喜欢的小男生要结婚,当孩子到了婚姻的敏感期,不必慌张,喜欢美好的事物人都是每个人天然都应该存在的,不要觉得孩子少,不该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就是误读了。人很容易受到暗示,如何我暗示自己是好的,那么在拥有物质金钱上,便可能按我的意愿去发展。这是积极心理。

如果你的孩子被你贴上“坏”的标签,或者别人认为他不好,你也认为自己孩子不好,那么这种氛围里,孩子的品行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作者提到一位家长对于读初二的女儿事态的发展,读完让人唏嘘。从严密监视到换手机,从严问审讯到上报学校,本来孩子当晚就只是在网吧呆了一晚,想吓一下妈妈,结果事态发展到孩子被迫转学,这过程中,孩子没有被妈妈看见,而在妈妈不信任的暗示下逐步的叛逆,最终和高年纪男生谈起了恋爱,耽误了学业,最终闹到离家出走。

送上作者的一段话给处于青春期的家长,可以试着对你的孩子表达“有人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人,你对别的异性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你作为一个可爱的人,将来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异性,对他们,我们要心存感激,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她/他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获得能力,才能越来越发光,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第六节提到正视孩子的马虎,不贴标签的描述“像牛顿一样”。

这个故事源指牛顿醉心实验,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他,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他准备的午饭吃了然后就走了。当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的时候,看到餐桌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

这个故事有很好的积极心理暗示,牛顿是个正面人物优秀人物,醉心研究才忘记了吃饭,用这样的故事来形容孩子在小事上无意中获的小错误,关键要看家庭以何种态度来处理。

家长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像接受自己的平凡。在某一方面突出,那么在另一方面可能就存在弱点。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让孩子知道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

这不是溺爱,这是教育的艺术,我保护你的心智不受言语的“毒害”,当孩子在这过程中感受到了不便与损失,随着时间,便会知道以后该如何避免这样。

感叹语言的艺术是可以造就教育中好的引导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