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人生想法哲思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吗?

2020-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阿琢和阿磨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吗?

你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吗?

手机照片里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吗?

别人眼中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吗?

有时也会闪过一个念头,我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不禁回想,我好像无法形容出自己长什么样子。

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在照片中,人群中找到我们熟悉的人,并且形容出他的样子。但是对自己,似乎总觉得像一个抽象的认知。

我们看到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似乎只是一种机械复刻的感觉,哦,这个是我。我记得自己的这件衣服,我记得在哪里拍的照片,像是一种反复的刻意记忆,才知道那是自己。

我们经常照镜子的时候知道这是自己,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记忆,而真正对于自己是什么样子,却不能详细的表述出来。

可能像那句诗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何炅在《朋友请听好》里面说:“人对自己是永远都有先天滤镜的,这个滤镜很多时候可能不是你刻意的。其实,就像我们每个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地,直接听到过自己的声音。”

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共鸣,无法通过空气传出去,而是在脑子里自动添加的滤镜。

所以人对自己的判断是很难公正的。你看不起自己也比别人要来的严重,所以会有自卑。同样有时你欣赏自己也更完美,所以会有自信和自负。

我们往往可以透过很多事情去客观的评价别人,却最不容易看清自己。

我一下子想到昨天刚知道的一个心理学名词“联觉”。我们在看到别人时,会结合当时的情景,她的动作表情等形成记忆画面,复刻在脑海里储存。

也就是对于别人的记忆有一半都是来源于视觉,所以很容易记住他们的样子。而对于自己,我们往往不能去直面表情和形态,只是从感觉、内心活动等反馈来留下记忆。

所以当你回想自己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的想法,行动和表达,而没有自己的样子。

据悉动物就是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虽然它们有眼睛,但是没有自我认识。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有自我认识和理解的能力。

我们现在只是对自己的样子有着模糊的印象,这其实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成长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主观概念来理解自我和相对物的存在,完善认识自己的能力。

而这里我们所说的认识自己更多的还是心理层面的,内在觉知,而很少提及外在面孔的识别。可能对于内在才更有讨论的意义。

不过对于相处时间较久的人,会有一定程度的外貌淡化。就像我们常说,人与人的交往,始于外貌,长久于性格。

刚开始认识主要是外在认知,时间久了才能慢慢了解内在,通过对内在的了解,也会让你感觉外在有改变。

这么想一想每个人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成了一个我们在自己脑子里幻化的样子。就像你和一个人谈及一件你们共同经历的事情,可能你们的记忆点完全不同。对于人的认知也是如此。我们把很多碎片的信息拼凑成一个人。

思维的跳跃又让我想到人存原理。

霍金在书中提到了“人存原理”这个概念,其释义为:我们之所以看到的宇宙是这个样子, 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

也就是说,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描述,都带有我们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也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认识不认识自己,世界依然是这个世界。

恐龙时代,世界已经是这个样子。人的出现,随着不断地主观概念的确立,不断地理解和认识世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去理解,就认为这个世界我认识的越多就越有意义,其实是我们自我认识的意义。

我们总是喜欢追问一切的意义。

我是谁?

我在哪?

我为什么活着?

不过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哲学家们才能一直思考。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即使不知道答案,也依然不影响正常生活,因为生活里还有那么多琐细的问题等着我们解决。

例如,今天吃什么,穿什么衣服,怎么把工作做好不会挨骂,这个月朋友过生日应该送什么礼物,朋友圈的照片怎么没有被点赞。这些已经消耗了我们内存不足的小脑袋。

很多道理都是今天懂了,明天又忘了。反反复复做着看似无意义的事,却也充实了生活的意义。

我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也没有关系,但我能决定我的生活过成什么样子。

王小波说:“深思熟虑的结果往往就是说不清楚。”

能想明白问题的人都死了,所以我们就好好活着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