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光

汉魏风骨,建安七子

2020-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称谓,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风格特色慷慨悲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心怀天下、壮志绸缪。体现了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胸怀广度和崚嶒风范,因此于中国文学史上傲然挺立,独以风骨冠名。

七子者: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余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当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成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创作风格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即:“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孔融 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其家学渊源,后为曹操所用、所疑,后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因四岁让梨而名垂千古。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为散文和诗。

王粲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曾依附荆州刘表,后归降曹操。在七子中,王粲成就最高,其《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

王粲和当时两个最有才华和地位却又水火不容的男人都保持着真诚的友情。我们听说过和曹植曹丕相煎何太急的故事,然而对于王粲,他们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

王粲去世之时,曹植为他作诔一篇,洋洋洒洒写了涕泪横流的一大篇。然而曹丕的哀思却更具有行为美学的意义。虽然不如他的弟弟那么繁复,却在一种简洁和疏阔中,显出另一种魏晋风流。

陈琳 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周边)人曾入幕袁绍,《为袁绍檄豫州文》便出自其手,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陈琳诗、文、赋皆能,风格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徐干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后转五官将文学。徐干行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曹丕论及徐干时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阮瑀 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曾受学于蔡邕,被蔡称为奇才,其音乐修养颇高。阮诗语言朴素,生动形象。其子为竹林七贤的阮籍。

陈留阮氏在魏晋时期发展成为魏晋士族,所以阮瑀是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贵公子,因此这教育方面也一定是往高处走。他的老师即是那个旷世奇才——蔡邕(蔡文姬之父)。曹操为了请他出山,曾上演了规模巨大的求贤方式——烧山!也许是曹操的多次光顾茅庐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渴求让他感动,也许是他的出世心动摇了,总之,他出来了,成为了曹府智囊团中的一员,舞弄风云。

应玚 字德琏,汝南南顿县(今河南项城)人,擅长作赋,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在这一场瘟疫中,徐干、王粲等相继染病过世,其余七子中如应玚、刘桢、陈琳也相继病倒,这样的悲伤使诗人内心产生了无比的伤痛,他或许知道,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病榻上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白云流水都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于是写下了《别诗》二首。

刘桢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以文学见贵。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五言诗的创作方面,诗歌言简意明,长于比喻。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与陈琳、徐瑀、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