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为何家会伤人》
人们常说: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情感的寄托。有家在,爱就永远在。
书的封面今天读了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一本书,让我看到了家的另一面,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平时只能看见一个问题孩子,殊不知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有一对问题父母,甚至是一个问题家庭。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等他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广阔的世界。爱就在这样循环中不断的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在家庭里孩子不是你的最爱,家长与孩子势必是要分离的。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所以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爱都给孩子,忽略了配偶的感受。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你看见他们的时候,你也在他们的镜面上留下了镜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反之也一样,你看见一个事物的那一刻,那个事物也因你的注目而得以存在。
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妈妈注目的婴儿,婴儿就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好妈妈的镜子从不吝啬对婴儿打开。如果一位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就忽略了婴儿的感受。在我们习惯的认知里,我们都觉得三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怎么对待他们都可以,这是大错特错的。相反,孩子越小越需要大人,特别是妈妈的细心呵护与关注。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感觉,觉得孩子就是我的私有物,我让他成为什么,他就得成为什么,一切都得听从我的教导。给孩子一种“密不透风”的爱,让孩子做一点小事情都要看父母的脸色,在做事情时,投其所好。做一些表面现象,其实,心里是不情愿的。
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家长应该先学会聆听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处理问题,而是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孩子共情,这样的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我们需要与孩子一同成长,给孩子充足的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不要按照自己的理想自我去塑造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在孩子身上。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就应该发生变化,那么首先要变化的就是父母。
幼童时代,父母无条件的爱就像是在打造一个安全岛。心中有了安全的孩子,才会信心十足的探索世界,和人交往。他们身心如果受了伤,受了挫,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
这本书不但让我们看到了造成家庭危机的诱因,也学到了许多处理家庭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