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散文

完美有毒,好自为之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156人  竹筠益

昨天回家听说hanna数学考了100分,我特别惊讶地叫她,她呆在屋子里没有出来。

听家里人说,他们看见卷子后,说老师把卷子那里改错了,有老师红笔画的地方,hanna就暴怒了。

完美吧

我走进房间,发现她站在窗边,手里拿着试卷,望着窗外的飘雪。

我说:听说你考了100分,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鼓励而不是表扬哦)

她生气地说:我要把卷子扔到楼下去!

我说:他们那样说,你很生气,你愿意让妈妈看看你的卷子吗?(共情而不是怜悯)

她拒绝我说:不行。

我说:那等你想让我看了我再看吧。(和善尊重的态度)

然后我就出去了,吃饭,不再提及此事儿。

过了一会儿,我说:妈妈在卷子上签完字,我就回家睡觉了。她从一个纸袋子里拿出试卷,发现原来是一道应用题的单位,她本来是写上了,后来又擦掉了,还能看到橡皮没有擦干净的痕迹,老师在上面用红笔给加了出来,但是没有扣分。

不完美了

我什么也没有说,我签完字,就把卷子递给他了。

她忽然说:有一点,我需要去改正一下。然后拿着卷子回房间改去了。(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往往是缺乏鼓励,鼓励到了,不当行为主动消除)

我不用猜,她肯定去改那个“支”去了。过了一会儿,她爸爸要看他的试卷,结果仍然被拒绝了。

透过这件事,我想谈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

我的家人无疑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希望孩子能纠正那一点点的错,到达完满。我何尝不是那样呢?

我自认自己书法写的好,就要求hanna写生字按书法格式来,后来我们爆发了一场战争,她就是要写那种“丑丑的不是书法的字”。我觉得你这个孩子真的不识好歹,我花时间教你,希望你更好,你还不乐意。

每每拿到试卷,我瞥一眼分数之后,就去看那些地方扣分了,然后问:为什么这里错了?来妈妈给你讲讲。每每这时,hanna都很恼火,生气地质问我:你怎么就看不见我的优点?

我说:对的就不需要看了,改正了错了,我们会的就更多了。

那些更多,是趋向于完美去的。

我叫郝完美

赛斯哲学里讲:追求“完美”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个“陷井”。当我们认为我们要追求完美的时候,“完美”这个词有很多的陷井。

完美预设了一种完成的、无法改变的事物,再也不能够移动、改进或创造了。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样东西是静态的、完美的。一旦它达到所谓的“完美”的时候,就“死”了,因为任何的完美就意味着不能够再前进了。

霍金《时间简史》里讲,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为什么他认为轨道是圆形呢?据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圆形完美。

后来,开普勒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看来完美,连先哲也不能避免。

可完美主义不过是虚幻的另一个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某假设,某某前提。开普勒之后,还有牛顿、爱因斯坦、霍金……

然而,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人的源源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能被文明的铁臂推送向前。

因为,完美固然能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便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变的理由。

完美有毒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

完美主义就是要求十全十美, 完美主义,最根本,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体两面的这样一对诉求:趋近好的——远离坏的,非黑即白,好坏的判定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 显然,这也是幼稚与成熟的区别。

有一天,我在给hanna做成长相册,我郁闷地感叹,哎呀,这两页做的不太好。

五岁半的hanna说:你咋不说你之前14页都做的挺好的,当你只看这2页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那14页。

谁说不是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