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

读《边城》有感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人文学院20汉本1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汉本1班学号:2020410041姓名:胡驰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的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兄弟两个都喜欢上了翠翠,于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爷爷也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故事最后翠翠独自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小说在叙事中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性美, 但却因频频出现的偶然和误会而以悲剧告终。在这个兼具自然和人性之美的世界里, 没有天灾与人祸, 每个人都是美好的, 都在试图成全他人, 却在偶然和误会中不可避免地一步步崩塌, 被命运推向悲剧。翠翠在端午会上偶遇傩送, 暗暗埋下情愫,但首先向老船夫提亲的却是天保。傩送和天保约定唱歌, 傩送唱了半夜, 却被老船夫误会是天保。随后天保外出遇难, 傩送伤心又自责, 出走他乡。这些偶然性和混乱性常常被解释为“命运”或“天意”。其次, 在小说开头所提到的翠翠身世, 也为这种命运感作了铺垫。翠翠的父亲因为无法与爱人相守, 也不愿违背军人的责任, 服毒自尽。生下翠翠后, 母亲也随其死去。当翠翠在傩送和天保之间羁绊时, 老船夫感到了忧愁, 他在翠翠身上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和母女两人共通的命运, 这暗示着翠翠的悲剧结局。

在传统的文化语境中, 命运常常被看作不可预测、不可把握的存在, 实际上, 命运无常才是人生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在小说中, 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是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诗意叙事;一是其背后隐含的自然命运。前者为“美”, 后者则体现出“真”。“真”推动了悲剧的走向, 但其本身并不能构成悲剧, 两者的矛盾冲突才能形成文本叙事的内在张力, 也的根源所在。在小说中, 沈从文将“美”与“真”的协调和冲突同时表现到了极致, 一方面, 隔绝俗世的山城、原始淳朴的人性和未被现代文明扭曲的人生形式为命运的天然发展创设了真实、“真”潜藏在“美”的表象之下, 和谐共生;另一方面, 命运真实而无端的前进破坏了美的外在形式,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冲突, 一步步推向必然的“悲剧”。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爷爷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