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剧情》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99人  无限妈妈

因为《当我遇上一个人》,结识了李雪老师,她那细腻的笔触以及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育儿中的见解,和当下育儿先育己的理论不谋而合,更清晰明确的论证了这一点,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然后我又看到了她出的新书《走出剧情》,毫不犹豫的入了,和它一起入的还有武志红老师的新书《过你说了算的人生》,就像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我开始致力于从内寻找属于自己的力量。

不再妄想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停止所有要求与内心戏码,只是去看,寻找属于生命的真相,走出我们脑海中的剧情,看“你是什么”,而非“你应该是什么”。

对于我这个三十多岁的人,童年给我带来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造成了我现在的性格,好也罢,坏也罢,要是想改变它何其困难。然而无限现在正在经历着她的童年,而她的过往经历有我和爸爸的影子,这占了80%之多,所以我更要去追求这走出剧情的能力,不让她在我想象的剧情中没办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要知道,她不是我的工具,不是我表现价值的载体,她只是经由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因为这血缘关系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我爱她,一定要记得,要如她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我需要做的重要而又艰难的功课就是允许,活在真相中,承认这真相。当我觉得我已经足够全身心的接纳孩子的时候,我还是会想:是不是因为我的无条件的接纳,才会让无限这么无法无天,不懂得尊重父母,不懂得大声对别人打招呼,没有礼貌等等。现在我知道,一旦我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又让她活在了我的期待中,我期望她像我想象中的一样,变成我想象中那完美的孩子。

感觉到这种期待的压力,她可能会尽力的去讨好,既然妈妈有期待,那么就按照期待来做自己吧,做到了之后我就会有好吃的,妈妈会更加开心的对我笑,偶尔还会有玩具等等,那时候她就会讨好了,不按照自己本来的想法意愿来过活,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心智发展源于体验而非知识

最好的父母不会切断孩子的体验,允许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体验生命。比如孩子做粘纸模型手工时,发现家里没有胶棒了,有的孩子会说去文具店买,有的孩子却会用熟米粒碾碎了代替胶棒。他是怎么想到的呢?是父母教的吗?未必,实际上这个孩子经常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儿,把米饭粘到桌子上、地板上、沙发上......他体验过用手指碾碎米饭时候黏糊糊的感觉,才会在做手工活的时候想到这个办法。

能允许孩子这样体验的父母能有多少呢?祖父母外祖父母更不用说了,根本不可能让孩子这样体验,我毫不惭愧的说,臣妾做不到呀。不仅这样做不到,我还是那种,孩子一个眼神我就知道她要干什么,在她还没提要求的时候就主动的送上帮助的人。所以我们家无限在自己体验这方面不太好,这种属于评判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的让她自己多动手,鼓励她,帮助她拥有丰盛的人生。

真正能做到这样,需要她在自己的体验中,自己去发现高效率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她具有与事物本质链接的能力。允许她自由的体验,通过体验与事物本质链接,发展处心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

不要害怕慢,要知道她就是一只蜗牛,我是在牵着蜗牛散步,也让我在这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一定要让无限知道,我现在不帮忙,让她自己体验,不是不爱她,相反,这才是真正的爱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