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佛门之前

2021-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六尼

没想到,来到佛的圣殿之门,竞缘于一篇文章,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魏德东的《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噢,原来佛学是这么深奥。


远非先前认为的信佛就是僧尼寺庙,唱经剃度,化缘布施,进香上贡…其实真的没有这么浮浅。

读了魏博士的文章才知道,佛教将人类的意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共八识。

其中,眼耳鼻舌身(识)被称为前五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

意识叫第六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认识。我们所学的认识论基本上就讲到了这里。

但是,佛家的唯识理论还有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唯识学认为,前六种意识形式是表层意识,是能感觉到的。在表层意识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这就叫我感到惊讶。要知道,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也只研究到了潜意识。

潜意识相比于唯识论,也只是相当于阿赖耶识的一部分。

比如人做梦就是潜意识的活动,睡醒了有些基本能记起来。但是,人昏死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醒来后就不会记得住,这时候阿赖耶识都可以保存下来…

因此有人说,心理学家在唯识学面前小学生而已。


怪不得著名科学家朱清时这样感叹:“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