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部电影要花多长时间?票房收入怎么分账?
英国著名的电影产业学者史蒂芬•费勒斯(Stephen Fellows)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秘好莱坞影片的制作周期。电影从创意策划到搬上大银幕,一般要经过五个环节:剧本创作、前期制作、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报告分析了2006到2016十年间,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创作的782部影片,发现了其中一些规律。
1、好莱坞影片平均制作周期871天
好莱坞六大制片厂拍摄一部影片平均用时871天,即两年四个月零十九天。其中前期制作平均花费146天,拍摄阶段最短,106天。后期制作则平均需要301天。从片方发布投拍消息到正式进入前期制作环节,期间包括创意策划和剧本创作,这段时间要长达309天。
如果你是好莱坞影片的忠实粉丝,那么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第一次听到影片要投拍的消息,到影片最终在影院上映,期间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例如,迪士尼已经宣布了未来三年的拍摄计划,其中《巨兽》(Gigantic)这部影片将在2020年11月25日上映。
2、喜剧片拍得最快 冒险片最慢
在不同的类型片当中,喜剧片的创作周期最短,从宣布立项到影片上映平均755天。奇幻片、动作片、科幻片、冒险片这四个类型创作周期比较长,冒险片甚至需要长达1103天,超过3年。这可能与影片的后期制作比较复杂有关。
3、奇幻片前期制作最耗时 平均需要189天
一旦资金和关键的主创团队(通常是导演、制片人和几位主要演员)到位,电影就可以进入到前期制作阶段了。在此期间,主创要对影片拍摄做出具体的规划,包括制作分镜头表、选定拍摄场地、可视化设计、完成制片预算等。
统计发现,2006到2016年间,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生产的影片在前期制作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平均是146天。不出意外,奇幻片用时最长,达189天,浪漫爱情片仅需92天,是奇幻片耗时的一半。
4、恐怖片拍摄期最短 仅 81天
拍摄期在整套流程当中是最短的,平均需要106天,即三个半月。其中恐怖片的拍摄最快,低于平均耗时,只需要81天。冒险片最慢,达133天,超过平均线27天。对于各类型的影片来说,前期制作的时间都要超过拍摄阶段,大概是后者的140%。
5、奇幻片后期制作超过350天
一旦电影完成了主场景拍摄,后期制作团队就开始工作了,包括剪辑、配乐、视觉效果等。好莱坞影片在后期阶段平均花费301天,恐怖片速度最快,约270天,奇幻片更重视视觉效果,后期耗时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片,大概在一年左右。
事实上,研究人员很难了解影片后期制作的实际完成时间,因为很多电影在首映前几日还在进行着一些微调工作,但一些影片会有清晰的流程设置,完成后期之后不会再修改。以上统计,均计算的是影片进入后期制作到影片上映之间的天数。
6、好莱坞六大为什么要早早发布投拍消息?
上图区分了不同类型片的创作阶段,展示出2006到2016年间782部好莱坞影片的创作周期全貌。冒险片、动作片和科幻片从宣布项目到真正进入前期制作阶段,均超过400天。为什么片方要早早放出消息?主要原因可能是向竞争对手释放信号,帮助各制片公司提前规划影片发行时间,避免题材“撞车”带来发行上的竞争压力。
从剧本创意来源看,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改编的影片通常会提前很久就发布拍摄消息,这也是向市场传达消息:这个IP已经有制作公司在开发了。
比如,迪士尼影业早在2015年就宣布制作真人版的《花木兰》,但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进度缓慢,直至2017年11月,才最终确定了由人气女演员刘亦菲出演主角花木兰,上映日期也由一开始的2018年底推迟到了2020年3月27日。
票房收入怎么分账?
票房分账的故事,从《何以笙箫默》和一个官司说起。
2015 年五一档,最火爆的电影竟然还是《速度与激情 7》。在剩余的那么多电影中,能够比肩的也只剩下黄晓明和杨幂的《何以笙箫默》。虽然这部电影被吐槽成剧情狗血、台词矫情、表演生硬以及叙事混乱,但是实在是不能阻止这部电影成为《速 7》之下的幸存者,三天收获票房 1.69 亿。
可以想见,黄晓明应该可以凭着《何以笙箫默》赚上一大笔。而且,因为黄晓明这次不只是个主演,而是投资人,所以他能够收获的不仅仅是演员那些片酬,而可以直接参与到票房分账当中。如果您对电影投资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影投网,影投网是家专业的影视投融公司,可以给您提供专业的影视投融咨询服务,目前也有几个不错的影视项目。
不过,票房分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涉及到的钱的事情,都会有些纠结复杂。
1. 票房分账,从一个官司说起
前不久,电影《西游降魔篇》的导演、编剧兼投资人周星驰把电影的另一个制作方华谊兄弟告上了法庭。
周星驰方面认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如果《西游降魔篇》的票房超过 5 亿,华谊兄弟就会支付给周星驰方面票房分成。而《西游降魔篇》的总票房是 12.48 亿,所以华谊兄弟应该支付给周星驰方面 1.7 亿的票房分红。
但是,华谊兄弟方面却认为,虽然总票房是 12.48 亿,然而分到华谊兄弟的票房收入却不到 5 亿,并不满足票房分红的条件,也就用不着给周星驰支付票房分红。
票房收入应该是按 12.48 亿算还是按不到 5 亿算呢?为什么明明总票房是 12.48 亿,华谊兄弟却说只收到了 5 亿呢?这背后牵扯到的问题叫做票房分账。
2. 一部电影到底怎么分钱
如果你常看电影,一定会注意到电影开始时制作和发行公司的名单,以及片尾长长的演职表。
电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由投资方往电影上砸钱,其次需要由制片方来生产一部电影。然后,制片方会找发行方,而后者会和各大影院,院线沟通并且确定电影的档期和放映场次。最后,院线和影院负责放映电影。这么多公司都出了力,那么当一部电影最终在院线上映取得票房后,这些公司就要参与分钱了。
现在中国的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都是被 2008 年和 2011 年广电总局的两个文件规定的。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 5% 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 3.3% 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 57% ,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 43% 。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按约定分。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来看看韩寒的《后会无期》怎么分账吧。
《后会无期》的总票房为 6.5 亿,需要先缴纳 3250 万的电影发展基金以及 2145 万的营业税。剩下的 5.96 亿票房中,院线拿走 3.4 亿,然后需要交给发行方 3000 万的发行费,再扣除制作成本 5100 万,剩下 1.75 亿。这些钱,才能在制片方和投资方里分。根据协议,博纳影业拿走其中的 40%,而剩下的 60% 则由导演韩寒、制片人方励以及另外一个投资人路金波瓜分完毕。
3. 为什么拍电影的和放电影的都觉得自己吃亏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票房分账主要在“拍电影”的电影公司和“放电影”的电影院之间进行。不过这个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994 年之前,中影集团向各大制片厂以 90 万元一部的价格收购买断电影,再由中影集团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中影集团从总票房中拿走 70%, 24% 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院线的建设,剩余的 6% 上缴各省的财政。
1995 年,国产影片《红樱桃》开了票房分账的先河。在每 100 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缴 5 元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以及 3.3 元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院线双方按 35% 和 65% 的比例分账。
随着张艺谋导演的异军突起,《英雄》和《十面埋伏》等电影增加了制片方的话语权。制片方开始和院线重新商讨票房分账的规则。2006 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被提高到了 42%。最终,2008 年和 2011 年,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两个文件,提出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 43%、影院一般不超过 50%。
虽然,分账的原则被确立下来,但是电影公司和影院对这个分法都不满意。
先来看看影院的情况。根据凤凰网的数据,全国 851 家于 2012 年开业的影院中,有 70% 的影院在 2013 年处于亏损状态,因为这些影院每年的卖出去的电影票都无法弥补自身的运营成本。
而在那些收益还不错的影院中,在全部的票房收入中,扣去将近一本的交给制片方。剩下的钱里,有 10% - 20% 用来缴纳房租,还有 12% - 19% 的固定成本费用,最后留给影院的利润可能只占到票房总收入的 3% - 10% 。比如万达院线电影票房的收入虽然高达 41 亿,但是成本也高达 33 亿,毛利率只有 20% ,这还是看在万达院线背后的万达商业地产的面子上。如果没有万达商业地产的支持,万达院线的房租支出将再增加 2 亿,将会让万达院线的利润进一步降低 25% 左右。如果您对电影投资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影投网,影投网是家专业的影视投融公司,可以给您提供专业的影视投融咨询服务,目前也有几个不错的影视项目。
而上海联合院线的情况更糟。 2013 年,联合院线母公司上影股份的利润为 1.4 亿元,而上海联合院线的票房收入为 18.8 亿元。这样算来,上海联和院线的票房毛利率还不到 10%。
对于影院来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票房以外收入来源少。万达院线卖爆米花的收入为 6.3 亿元,成本为 1.9 亿元,毛利率接近 70%。而在美国,卖爆米花才是影院收入的大头。2005 年到 2009 年,美国影院爆米花收入是票房收入的一半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爆米花收入仅占票房收入的不到五分之一。所以,中国影院之所以生存困难,还是因为爆米花卖得不够多。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影院才会特别看重票房分账的比例。
其实,影院应该是个卖座位的地方,而不是卖电影的地方。只有让每一个座位上的人消费更多,才是影院赚钱的好方法。
再来看看电影公司的难处吧。演员片酬上涨,电影营销费用增加,都让近年的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高,也就成了制片方盈利的一大困难。《太平轮》和《一步之遥》成本约 3 亿,《一九四二》投资 2.1 亿。按照 43% 的分账比例,这些电影要收回成本可谓是压力山大。
其实中国电影公司的困境和影院是差不多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电影公司极度依赖电影票房分成的收入,所以多收 1% 的票房也可能会影响公司全年的业绩和股价,也就导致了 2012 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星美、中影等五大电影发行方联合“逼宫”院线,要求将制作方票房分账比例提高到 45% 。
反观好莱坞,那些大制片厂有的是法子从票房之外的地方捞金。《冰雪奇缘》的主题曲 Let it Go 帮助迪士尼卖出了 350 万张原声碟,而电影里的两位公主也取代芭比娃娃,成为女孩们的圣诞礼物新宠。迪士尼的电影业务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不到六分之一,电影业务的利润对于整体利润的贡献不到十分之一。
如果中国电影公司能够摆脱对于票房收入的依赖,那么也许票房分账的比例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就不会是一个那么严重的问题。
4. 好莱坞如何分账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就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第二种和以前中影统购统销的模式比较像,影院将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就归影院所有。
但是这一种模式并不流行。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收取 80% 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收取 20%。这样的话,制片方能够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第三周在 60% 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 20%。
举个例子,《变形金刚四》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周取得 1 亿美元票房,这样的话,派拉蒙就能够从中取得 8000 万美元的票房分成,可以帮助派拉蒙收回接近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
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制片方能够尽快收回大片的制作成本,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制片方大制作电影的风险。而对于影院来说,如果这部大片的足够吸引人,即使在影片上映的第四周第五周也能吸引到影迷,那么影院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
参考了好莱坞的分账模式,中国电影曾经在 2012 年贺岁档也试验过阶梯式分账模式。《王的盛宴》决定首周片方占 43%,次周片方 41%,再次周片方 39% 直至下片。
《一九四二》的分账模式显得更加特立独行, 3 亿票房之内发行方 43% 与院线方 57% 进行分账,超过 3 亿元票房部分将按照 45% 比 55% 进行,超过 8 亿元票房部分按照 47% 比 53% 进行。
不过,国内电影公司采取阶梯式的分账模式的出发点和好莱坞制片厂并不一样。国内电影公司其实是为了“以收入换市场”,通过给影院更高比例来换取排片,争取更高的票房。对于华谊这样的上市公司,与高票房带来的话题,提高的股价带来的收益相比,那点票房分成的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5. 票房之外寻找新的收入
虽然提高分账比例是增加收入的一个方法,但是制片方来说也可以找找看除了票房有什么另外的可以赚钱的地方。
其实,植入广告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收手段。传说中伊利舒化奶为了能在《变形金刚 4 》里面露个脸,付出了千万人民币的代价。而冯小刚的《私人订制》的植入广告收入就达到了 8000 万元。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市场从 2010 的 2.3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10.2 亿元,未来的空间还会更大。
随着版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版权收入也渐渐成为了电影赚钱的一个方式。 2013 年电影的新媒体版权收入就接近 20 亿,虽然不到 217 亿的总票房的十分之一,但其中潜力无限。
今年贺岁当的大片《天将雄狮》的独家数字版权就以 3000 万的价格卖给了华视网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一步之遥》的网络播放版权据说也卖到了 3000 万。华视网聚高级副总裁张明就透露票房预估超 10 亿的电影,版权价格突破 3000 万;票房过亿但不超过 10 亿的电影,版权价格在 500 万到 2500 万不等;票房 5000 万以上到 1 亿的电影,价格在 200-1000万之间;不足 5000 万的,从几十到 200 万不等。
各大视频网站对此的投入力度也不算小,内容成本都在公司每年营收的 40% 以上,虽然这些钱中有一部分花在了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上,但是电影方面总也是能够分到一些油水的。
6. 最直接的做法还是想办法提高票房
如果一部电影的投资是 5 亿,但是收获了 100 亿的票房,就算按照 35% 的分账比例,这部电影也赚得不少。所以,提高电影的票房可能才是最直接的方法。最能够影响票房的就是排片率,也就是电影院单位时间给你多少放映场次,你的电影出现在多少块银幕上。这对一部电影最终的票房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
去年中国票房冠军《变形金刚四》的平均排片率高达 54%,黄金时段甚至高达 71% 。今年的《速度与激情 7》的排片也一度逼近八成,才造就了 23 亿的票房神话。
但不同的电影命运也不尽相同。今年五一档中,王小帅的《闯入者》的排片率只有 3% 左右,票房也仅仅区区几百万。去年还有一部电影《逆光飞翔》,因为撞上了《富春山居图》,这部号称是"零差评"的电影被挤出了电影院,最终惨淡收场。
然而,排片率并不是影院经理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排片率。最重要的就是主创阵容,大导演和大明星的号召力不容小觑。
其次,还要看影片的投资规模,宣传费用和宣传效果等。这当中宣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出来。一个最好的例子来自于韩寒的《后会无期》。本来就拥有 3800 万微博粉丝的韩寒成功在微博上炮制出了一系列的流行语:「听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条在电影中出境的马达加斯加犬也成了韩寒的营销道具之一,各种卖萌的造型吸引了不少女生为了一探狗狗在电影中的表现而买票入场。与和《小时代》和郭敬明之间的各种比较也吸引到不少猎奇的眼球。总之,《后会无期》这样一部题材并不讨喜,也没有什么大牌影星,影片质量也未必特别好的公路片能够被卖到 6.3 亿的票房,韩寒的营销可谓是功不可没。
第三便是影片类型,现代戏比古装更好卖,喜剧、爱情、青春比剧情片、恐怖更受欢迎。近年来青春片特别好卖,《左耳》和《何以笙箫默》首周末 3 天都能破 2 亿。还有喜剧片,比如徐峥的《泰囧》就是第一部票房破 10 亿的国产电影。
第四便是 3D 以及 IMAX 这些技术因素。一部 3D 电影的票价比 2D 高,一部 IMAX 电影的票价比非 IMAX 高。所以,同样的场次就可以收获更高的票房。不过,这些技术因素还依赖于影片本身,如果电影是一部青春爱情片,那么也就没什么必要去弄成 3D,费力不讨好。
除了在电影本身上做一些文章以外,在电影档期上动动心思也可以帮助提高票房。比如一部电影排在贺岁档或者暑期档就更有可能收获高票房,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内观影的人数更多了。又比如国产电影可以选在国产保护月上映,避开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从而保证自己的票房收入。
当然,还有一些非常规的做法。比如,像《王的盛宴》、《一九四二》那样,降低分账比例换取更多排片。又或者找一家有背景的公司做靠山,比如博纳出品的《澳门风云》,在全国的排片占比约 10% ,其中博纳旗下的影院就给了 30% 左右的排场。如果您对电影投资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影投网,影投网是家专业的影视投融公司,可以给您提供专业的影视投融咨询服务,目前也有几个不错的影视项目。联系电话:18122107623 V:yingtou88888
影投网(广州)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