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情绪化的教育来伤害孩子
在网上有一则家长求助的信息,说现在孩子高三,近期成绩下滑,为了让孩子成绩提高,杜绝他的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把孩子近些年为了写小说记录的灵感笔记给烧了,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了你成绩提高的决心有多大。但事与愿违,因为家长烧掉孩子记录写小说的灵感是为了高三毕业后开始创作用的,为此孩子绝食很多天,且也不愿与家长说话,家长在求助中也说到,我知道我做的有点过,但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看到这想到在《少年说》中有一期是一位初一女生,因为爱写小说严重偏文科,父亲觉得是因为写小说影响了孩子成绩,就把女生从三年级开始一笔一划写的56本小说(约30万字),全部撕了,并把所有与学习无关的课外读物用交代封住。事后家长也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但认为自己出发点是好的。
两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家庭,发生了同样相似的事情,为了孩子学习,家长做出不理性的动作,事后会有所后悔,但他们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孩子就应该理解他们,但孩子并没有理解反而会出现与家长情绪上的对抗。
在事情的处理上,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为了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就是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难道我们除了学习就不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吗?我是人,不是机器人,家长说什么我就能做到吗?。
从不同的立场来看没有人做错,但问题发生了,要解决总要找出问题所在,必定要一探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才能避免这种事情一再发生。
家长在行动的时候不希望与孩子发生这样的冲突,因为没有家长不愿意孩子好。
但是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的三观塑造或者说心里成长最主要的时期是在学生时期,换句话说他还不够成熟,没经历过事情,不懂得那么多的道理,他们还是感性大于理性的年纪,需要的是合适的手段去告诉他们什么是当前最重要的,不是说我是你爸,我说什么你就要听。站在一个极高的地位俯视他,这样的情况有些场合适合,有些场合不合适。
就比如:当家长在工作的时候,明明你已经很努力的推进工作了,但有的工作进度并不是你努力就能推进完成的,你的上级在不了解你的工作情况的时候对你一顿批评,并要求你立马完成。作为成年人的你你能接受吗?
同样,作为一个孩子,感性多于理性的年纪,要求他非常理性的接受你的要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大家都懂。
谁也不是圣人,能够理性的看待事务,大家更多的还是普通人,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事务,就像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一样,你我都是普通人,怎么能奢望你的孩子在学生时代就像圣人一样的来体会家长对孩子的心态。
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手段不对,那么就算出发点是好的,那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通的叶子一样,你不能把你的想法强行加载在孩子的脑子里,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下变得和四十多岁的成年人一样那是不现实的。
十几岁的孩子的心智思想是幼小的、简单的、不成熟的。在他的认知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暂时无法理解成年人知道好和坏中间还有一段灰色地带。
若将这种情况强心加载在孩子的心智上,会对孩子造成极为严重的冲击。会冲击他目前看待人和事物的观念。就像揠苗助长一样,过于提前的要他成熟带来的并不是孩子变得成熟,也可能是变得更加叛逆。
家长要做到真正的尊重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孩子认真和你说的心里话你要做到保密和尊重他,有的孩子比较敏感,如果发现你把他的心里话当作笑料和别人说出来,一次两次就会让孩子不敢对你再说心里话,你再也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想法。
还要做到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学习下降或犯了什么错,站在家长的角度会觉得这样让你丢了面子,让你觉得难堪,然后再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疾声厉色的进行说教。 最后要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冲动。当着孩子的面做出粗暴的行为,事后会觉得自己冲动,觉得对不起孩子,但伤害已经造成,虽然时间能抹平伤口,但家长的每一次冲动造成的伤害会在孩子正在成长的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阴影。
正如“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却要用一生来治愈”。希望当你对孩子暴怒冲动时,请你停下来,想一想,是否除了面对孩子暴怒教训外,再无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