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味道
走马观花道德经(35)
35.道德经第三十五景点——太平之门
第三十五章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执大象,
天下往;
往而不害,
安平太。
乐与饵,
过客止。
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
(《道德经妙解》P80)
35.0 【布局谋篇】
本章述道者淡然物欲、好道求真而畅行天下、平安吉祥之风采,堪为成功之标杆。
可分三段。
开篇至“安平太”为第一段,谓道者畅行天下、自利利人;
“乐与饵,过客止”为第二段,谓道者不喜乐饵之浓;
余下为第三段,谓道者好大道之淡(好道求真)。
35.1 【畅行天下】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执,执守,坚守;大象者,大道也。第四十一章“大象无形”。大象、谷神(第六章)、大(第二十五章)均指道。能执守大道之人,行遍天下无障碍。因体道悟道,超越二元对立,以慈悲大爱善待一切众生,不伤害任何人,所以不管走到何处,都安心自在、平安吉祥。
短短几句韵叹,行道者遍行天下,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利人利己、平安吉祥之风,跃然纸上。
《孝经》亦称卿大夫(高级干部)“行满天下无怨恶”,其前提无不是执守大道、“非道不行”。
人生之路,往往障碍重重,“不如意事八九”。障碍何来?偏离大道。回归大道,障碍自消。
活在世间,烦恼不断、灾祸时发,若入苦海,头出头没。烦恼、灾祸源自何处?皆由二元对立之心所致,害人害己。超越二元对立,慈悲善待众生,利人利己,安和乐利、自在吉祥。
35.2 【淡然物欲】
“乐与饵,过客止。”
乐(yuè),美乐;饵(ěr),美食;止,驻足、停下来。美妙动人的音乐、可口勾人的美食,吸引过客纷纷驻足,甚至流连忘返。
有道之人呢?
也会驻足,欣赏一下雅乐、品尝一下美味,但绝不会乐不思蜀。因为他们知道,乐饵浓烈,却有质碍,难免伤身;曲终席散,终有尽时,难免凄凉。第十二章不说过“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吗?
所以,郭老师说本句的潜台词是,“有道之人内在的安心、自在、喜悦,不是世间的荣华富贵权势所能换得的;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对于有道者如浮云。”
35.3 【好道求真】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足,能;既,完,尽。道啊,最深奥,也最浅显,如跟人介绍道,人们会觉得“这个太平凡、太平淡了,没什么神奇,没什么值得探讨的”。但道未显相的空无(宇宙本体)是很玄妙的,用肉眼看不见,用耳朵听不到,其蕴藏的能量却是用也用不完的。真是太玄妙了。
前文是讲有道者不喜乐饵之浓,此处则述有道者歆慕大道之淡——无味、无色、无声、无物。
淡中有真味啊!
正因为其无味,才有五味调和、人间美馔;
正因为其无色,才有万千景色、斗艳争奇;
正因为其无声,才有高歌浅唱、无量妙音;
正因为其无物,才有千形万类、各展风姿。
识得淡中味,潇洒做真人!
不贪
慕荣华,守得住寂寞!
宁要真的丑,不要假的美!
存真心,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不愧天,不怍地,不昧己,不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