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管也踩了分红险的“大坑” 收益保障两头空 | 理财事Vol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孙明展真理财

理财不是

简单粗暴的“一锤子买卖”

本期分享理财师:徐祥辉

在做理财规划咨询时,很多理财观念偏保守的客户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最安全的吧?毕竟有国有银行“兜底”,就算兑付不了,也不会出现像P2P平台动不动“跑路”的情况。

我曾短暂在深圳一家国有银行营业部工作过半年,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负责任的说,银行理财产品在风控方面或许做得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好,但收益偏低,也绝非100%安全。

不要迷信银行理财。我经常告诫客户,有一类银行理财产品绝不能买——就是这些年热销并坑了不少人的银保理财产品。

这类以保险作为包装“噱头”的理财产品,让许多家庭客户“误入歧途”,每年交着高昂的保费却没啥保障。

个案:银行高管的理财误区

买贵价银保产品 收益保障两头空

理财规划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家庭,其中一位客户令我印象深刻。

张强(化名)来自深圳,就职于某国有银行任副行长。当得知他的工作身份时,我有些诧异:一个银行高管,应该深谙理财之道,会有什么难解的理财困惑需要特意过来咨询理财师呢?

细问之下,我明白了张强来意——

张强虽是银行高管,但在银行主要从事对公业务,平时工作很忙,对个人投资理财这块其实不太熟悉。

两年前为了冲刺部门网点业绩,张强为自己一家三口配置了所在银行的一款理财型保险,保费为5.3万/年。

按理说保费这么高,张强一家的保障应该非常充足,事实正好相反。

张强一家所购买的银保产品,每个人的重疾和寿险保障额度仅有5-10万,每年预计的理财收益率也非常低,只有2%-3%。

张强说:

“我以前没什么保险意识,为了冲网点业绩,就购买了自己单位推出的银保产品。这两年我看了不少孙老师的文章,也不断反思:每年花那么多钱买这款产品,收益率低就算了,但一家人的保障确实太低了!我想了很久,决定来找你们。”

张强所缴纳的银行保险属于缴费期为20年的理财型分红险,保额低、收益低且保费贵,继续购买显然毫无意义。我建议张强最好退掉之前购买的银保产品。

如果选择退保,张强将面临2年约10.6万的保费损失,想到这个问题,他有些犹豫。

我给他算了笔账:

1、退保面临的损失(不计现金价值,按最大损失计算):已经缴费2年约10.6万元(5.3万 X 2=10.6万)

2、退保后选择其他保障型保险产品,每年只需缴纳2.2万/年,就可获得重疾50万/人,住院医疗200万/人、寿险100万/人的高额保障。与理财分红险5-10万的重疾和寿险保障额度相比,保费更低,保障更好。

3、选择保障型保险,每年可省下5.3万-2.2万=3.1万元。20年累计可省下62万元。

4、这笔省下来的62万,通过理财(就算把钱放在货币基金或余额宝里,年收益率预计最低也能达到4%),复利滚存20年可得135万元。

而原来的理财分红险如果持续缴纳,按平均年收益率2%计算,复利滚存20年可得92万元,两者的差值是43万元。

也就是说,张强如果选择退掉理财分红险,改为配置保障型保险,虽然貌似亏掉了此前已经缴纳10.6万保费,但只要把省下的钱进行理财,依然能赚取更多的资金,同时,一家人可以获得更高的保障额度。

经过一番分析,张强豁然开朗:“惭愧!之前我怎么没想到呢?”

张强最后退掉了此前购买的理财分红险,一家人购买了性价比更高的保障型保险。

理财方式单一

流动资金全买了银行理财产品

除了在家庭保障上不小心踩了银保产品的“大坑”,张强在理财方面也存在理财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

张强一家现有400万的流动资金,除了留下20%的家庭应急资金外,他将80%(320万)的流动资金全部投进了银行理财产品中。

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通常银行高管会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理财,可张强的投资渠道明显过于单一。

在交流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张强在理财投资上经验不足的原因所在:

● 张强具有银行从业人员严谨、保守、风险意识强的职业特质,出于银行从业者自身对风险的敏感,他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银行理财产品。而银行营销多以理财产品为主,甚至银行保险都会包装成理财产品发售,这也是为什么张强一家三口配置了性价比极低的银行理财型保险的原因。

● 张强在银行主要从事对公业务,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个人理财投资相关业务。繁忙的工作,也导致他的经验只局限于企业贷款,对投资理财业务不熟。

张强并非不知道目前单一的理财方式有问题,也清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并不高,有些产品甚至无法跑赢通胀。

他买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一是出于业绩考量,用自身的存款来给网点冲业绩;二是出于安全考虑,觉得其他理财方式风险太高,不敢尝试。

我知道以张强谨慎保守的的性格,短期之内很难接受其他的金融理财渠道,但至少,他已经跨出了理财规划的第一步

说说我的感受

“一锤子买卖”无法为家庭理财保驾护航

张强的理财案例,算是比较典型的个案。

说这个案例是想告诉大家——

如果连一个银行高管都有可能不太懂理财,而且在家庭保障配置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那作为普通老百姓,可能更难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获取正确的理财观念和保障意识,这也是国内理财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银行理财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是金融科班出身,毕业之后我顺利进入了深圳的四大银行工作,被分到了分行营业部。

初入银行时,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进入理财专区工作,为此我还铆足了劲,在大学时就考取了AFP经金融理财师的证书。

可真进入银行系统内部却发现:

银行所谓的理财,就是销售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只需问客户有多少钱、想要什么收益的产品,就可以直接下单了,销售本身不需要什么专业技巧,接待每个客户,说的话都一样,根本无法做到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去量身定制理财方案。

这跟我在AFP(金融理财师)培训中学到的理念完全背离。

我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帮助家庭解决理财方面的问题,结果银行理财给我的感受,就是一锤子买卖,简单粗暴。

这个感受很不好。银行内部机械化的工作、形式化的体制也令我倍感压抑。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和思考,我最终决定辞去这份在大家看来光鲜亮丽、收入不错的工作。

我认为,目前我从事的理财规划师工作,更贴近我最初对理财规划理解:

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保障意识,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情况设计理财方案,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徐祥辉,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理财专业。喜欢运动健身、深度旅行。AFP持证金融理财师,熟悉金融机构运作模式,考证“专业户”,具有会计、证券、银行从业资格证。

编者注:如果想祥辉成为你的理财规划师,可以留言@祥辉+您的手机号码,孙老师的助理会为你尽快安排(放心,你的信息不会被公开)。

-理财事-

说出你的理财故事

理财事Vol.1 | 手上没钱家里又说不上话的全职太太,如何找回安全感?

理财事Vol.2 | 全职“阔太”的烦心事儿:丈夫有钱与我无关

理财事Vol.3 | 月薪2500存款仅3000,这个95后妈妈怎么理财?

理财事Vol.4 | 学开飞机能弹钢琴,还是高尔夫教练,90后理财师颠覆你的想像

理财事Vol.5 | “啃老”“月光”的8090后,你要做一辈子的“扯线公仔”吗?

理财事Vol.6 |  P2P行业“水太深” ,离开后我为客户挽回了50万损失

理财事Vol.7 | 零收入竟刷卡负债12万,一个“卡奴”的解套之路

作者简介:

孙明展

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统计学硕士、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学专业硕导、创必承理财教育平台创始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