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心情随笔

香樟诗话(20190103)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8人  王文波ah

1

文字只是思想的象征表现,其实文字永远也达不到思想的内核。思想就像蜻蜓翅膀的舞动,每一秒钟看到的其实都已经过去,写诗作赋不过是想徒劳地捕捉真实。但即便如此,这种努力还是值得称道的。这种努力为我们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窗户,这种努力也必将给后人留下我们自身的一点点痕迹。

2

做文字的搬运工,更多的是个体力活。个中滋味,自悟自觉。阅读则不然。随便翻开一页,看着文字的瓦工砌好的建筑,茅草小屋,亭台阁楼,个个都有不同的生命体验。好的作品,总能给阅读者带来穿越千年的共鸣,而这些从来不关乎宏大叙事,而只关乎个体体验。文字从来就是个体的叙述(暂且不论机器写作),人的思想和灵魂给予了文字,并籍由文字生存下去。屈原已死,离骚不死。就算最后留下一首小诗,后人不知作者名姓,这也无妨。这也是人生“到此一游”的一种方法。

3

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人生残酷至斯!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人生无常至斯!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人生深情至斯!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人生无奈至斯!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人生豪迈至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平淡至斯!

4

惠特曼说:“人类或诗歌的最终的内在的升华是它对死亡的想法”。这是一个终极的问题,无数文人骚客以自已的人生体验尝试作一回答,却各不相同。

唐寅《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无奈之中,却有一丝豁达!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伤之中却留有一丝希望!

和珅《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绝望之中,夹杂着深深的悔意!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李白《临终歌》:死亦不足惧,却恐无人涕!今日读来,仍有不平之伤!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英雄气扑面而来!

夏完淳《别云间》:直言道之“难”,叹息一声,泪下不禁!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香樟夜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