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讨好型人格”,让孩子勇敢说“不”
前段时间,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分享:如何战胜“讨好型人格”?
讲述了生活中她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
在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给她打电话,在通电话过程中责骂她,然后她一直道歉,道歉了2个小时,但对方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后便一直打一直打。
她看着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吓得浑身发抖,但她不敢跟对方说“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再这样下去我会生气”这样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她再回想起这段经历,她觉得很恐怖,因为即使在如此亲密的两性关系中,她好像都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觉得不高兴。
在这之前,我对“讨好型人格”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直到看了这期节目才发现“讨好型人格”正一点一点侵蚀着许多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总算下班了,这时同事让你帮忙继续加班,而她有事情先走了”
“你最近去香港出差,亲朋好友列了一大堆单子,让你帮忙代购”
“你的朋友隔三差五从外地过来,每次都让你去车站接她,尽管车站有地铁直达你家”
“你的亲戚老是在评价别人,还要你赞同他的观点,你不同意,他就一直说服你赞同”
生活中,尽管我们心中有100个不同意,但嘴上都说“好、好、好”。
想拒绝同事,怕在公司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不好合作
想拒绝朋友,怕朋友说你不够意思,这点小忙都不帮
想拒绝亲戚,怕你爸妈以后在亲戚中尴尬。
联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可能会意识到这种“讨好型人格”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逐渐养成。
小伙伴看上了你的玩具,你不想给他。但妈妈说小孩子不要这么小气,于是将你的玩具送给了小伙伴;
堂哥看你可爱,每次来你家都会捏你的脸。你和爸妈说每次捏你的脸都好疼,爸妈说没关系,那是他喜欢你呀;
伯伯请你去他家里吃饭,可每次去他总喜欢教训你,你想拒绝,但爸爸说,那是长辈,必须要去。
.........
我必须做得足够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努力迎合,才能收获别人对我的爱和关注。
“讨好型人格”的弊端
随着这种“讨好型人格”的逐渐形成,成人后的我们在遇到自己抗拒的人或事时,往往不是忍气吞声,就是激烈抗争。
具体表现:
1、如果暂时可以忍受就忍着,实在忍受不了就爆发;
2、产生“分不清是玩笑还是认真,看不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认知障碍!
3、容易产生对人不对事的思维方式,一旦和对方有冲突,直接否定整个人
4、缺乏自信,严重自我怀疑
在蒋方舟的演讲中,她分享了治愈她是如何治愈“讨好型人格”的方法。
2016年,她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呆在东京,不懂日语,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把自己放逐到陌生的城市,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也就是说到30岁,她才逐渐清晰的认知自己,从而寻求解决方法。
那么,如果能够在我们的儿童成长期将这种“讨好型人格”扼杀在摇篮里,那就能让孩子们少走很多弯路呢?
如何拒绝讨好型人格
要避免我们的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让孩子勇敢的说“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念始终如一
父母不能为了讨好他人而忽略孩子的感受。要尽力教孩子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勇敢拒绝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
二、明确权利
自己有决定自己身体、思想、行为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父母应将这样的概念内化,让孩子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三、多关心孩子的问题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一系列不适表现,没有及时发现或者说不曾在意,那么孩子只会将委屈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因此,父母要多多留意孩子、关心孩子。
四、父母要认真对待
孩子之所以养成”讨好型人格”,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父母认为这些让孩子不适的人或事都是小事情,不需要在意。父母在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时,应当认真对待,不能抵触这类问题或者避重就轻。
五、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习惯将自己的感受放在心里。所以,作为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在面对让他不适的人或事时及时说出内心的感受,勇敢的说“不”。
六、教会孩子有礼貌的说“不”
当孩子害怕拒绝别人时,更多的是害怕对方生气。如果能够教会孩子以更加委婉的方式让孩子有礼貌的拒绝会让孩子自己和对方都能释怀并且感到尊重。
例如:“我知道你很喜欢我的玩具,但我也很喜欢,因为这个是我爸爸送给我的礼物,我很珍惜”、“我知道你很喜欢捏我的脸,但是每次你捏的我很疼,让我不舒服,以后可以不这样了吗”
绘本推荐
《让孩子学会说“不”》
内容简介:小男孩凯尔有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威力叔叔,每次威尔叔叔来都会带很多冰淇淋,威尔叔叔很喜欢讲笑话,逗得大家很开心。
但凯尔有一个烦恼,就是每次威尔叔叔来都喜欢给凯尔挠痒痒,凯尔觉得很不舒服,有时候甚至肋骨疼,肚子疼。
凯尔不知道如何拒绝威尔叔叔挠他的痒痒。因此,只能选择躲起来。在妈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下,凯尔重要知道要如何拒绝威尔叔叔。
更多儿童绘本租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满熊阅读馆(或满熊阅读)。
满熊阅读|专注0~6岁儿童绘本租赁
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