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2022-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向日葵的春天
刚睡着,又被惊醒,原来学生发来一段微信,做青少年咨询最难闯的还是家长这一关,状态不好时,父母千般迁就,百般看眼色,等情绪稍平和一些就会催促着上学,一催促孩子觉得自己被当成学习工具了又恶化了。的确青少年用症状逃避自己无力应对的现实,也用症状索取父母的爱,得到以前从未享受的“优待”。父母无条件接纳的是情绪,而不是行为。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症状,父母永远看不见孩子。症状成了孩子的保护壳,只有家长和孩子互动良好,能迈入正常,孩子才会不需要症状,会放弃这些不良阶御方式。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的,去向同龄人索取,如果找不到,又缩回了家中。其实没有谁对谁错,父母在自己疼的地方才会不小心伤着孩子,父母唯有看到自己疼在哪里,才能看见自己与孩子互动出现了什么问题,才能真正意义去改变,否则就算学多少亲子课程,听老师多少建议也是治表不治本。因为家长只是改善了沟通方法,真正的源头还没找到。
这些书我一本本细细看,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是一些理论,一些道理而己,答案还是青少年的家庭中,也许仅仅是丢给咨询师,环境末变,孩子走得就会更辛苦些。父母不变,咨询师只能把孩子从与父母的纠缠中拉出来,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但真的很难。与父母情感链接是每个孩子最想要的归宿,有一种心灵入驻身体的感觉,如果得不到,即便成人了以后心中还是缺一块的。青少年咨询我建议做家庭治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