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活解国学与传统文化《论语》学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2】【3·13】——祭神

2018-09-30  本文已影响86人  教育参悟人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不允许祭祀时人在心不在,有如不祭祀的态度(一说我如果不能亲自参加祭祀而请人代理,那就和不祭一样)。”

【感悟】

夏、商两朝,礼似乎还处于祭神时的器物与程序仪式的规定阶段;到了周代,礼成为一项专业内容。礼的作用,也便从祭神转变为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祭祀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整理的过程,与祖先沟通,获得祖先的护佑。所以,孔子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

在《中庸》里,也明白强调“至诚若神”,并明白指出“唯天地至诚,故能尽其性。能尽其性,故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参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能与天地参。”

与内心的虔诚相统一,才能塑建纯净、高尚的心灵。

虔诚地祭奠亡者,才能够感格鬼神来享受我们的祭祀。 一心观想才会有感通,开启我们尘蒙的心灵,促生我们对生的敬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神性,茁壮自身的庄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真诚、诚信可言。

记住这个“如”字。儒学讲究的是自身的修炼,是自我心性的塑造。所以,孔子的这种至诚的情怀恢宏雄伟,能与天地大化同流,参赞化育。

心香一瓣,心诚则灵!

【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古代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门向南开,西南角属于比较隐深的地方,那是属于尊者所居的位置。

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古人认为“灶神”地位虽低,却能“上天言事”,能通天。此处比喻有实权的地方官。

卫国大夫王孙贾问孔子:“与其讨好尊贵的奥神,不如巴结当令的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违背天理,你要祭祀,要祈祷,你到哪里祈祷啊!”

【感悟】

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汉儒孔安国说,“王孙贾,卫大夫也。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当时孔子到卫国,王孙贾希望孔子能够跟他亲近。因为孔子是一代圣人,当时众人也是非常的崇敬。所以他想使孔子亲近他,求媚于他。这是假藉圣人的这种声誉来提高自己的声誉。

王孙贾暗示孔子,如果巴结自己,就可在卫国立住脚。孔子也很想得到重用,但被重用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的功名富贵,是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推行周公之道。如果能够在卫国实行,建立起一个好的榜样,那其它诸侯必定也能效法。这个榜样很重要。

二、获罪于天,无所祷

孔子却信守着自己做人的原则。势力者必遭天唾弃,谄媚投机取巧,不以道事君待人,一个人真的做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的,最终会连根本都没有了。所谓自助天祝,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内心中,人有人格,尤其需要在心理上建立善的人格,有自制力,不做违背天理的事。

  王孙贾误会了孔子,以为孔子来卫国是求官来的。孔子明知道王孙贾的意思,也不揭露他,就他的问题来回答。“获罪于天”。《朱子集注》说,“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天理尊贵到极处,它没有相对的,它是独尊的,独尊不二。所以奥和灶,就是主房屋的神跟主灶台的神,都不能跟天理相比。如果我们悖逆了天理,得罪上苍,犯了罪靠祈祷主屋神、主灶神,他们也免不了这个罪。

这是孔子语言的艺术,基于他的浩然正气。因为心里有正气,自然他没有求媚巴结的心。所以讲得非常的顺理。既表明我是顺天理而行,又显露出圣贤的那种骨气,那种正气。

  孔子强调的是敬。敬与媚,形同泾渭。心有个“媚”字,就是获罪于天。为什么?求媚于人的心,这里头就有私心,就容易产生虚伪的心,污浊的心。心不真诚了,把自己降格为小人而已。

君子求敬不求媚。孔子总是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去分析,去决断!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50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彭放”。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