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友广场散文

放不下,就放松点

2024-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屯儿

对这个世界,有那种清澈见底认识的人,虽说并不是很多,可的的确确地存在。

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乐观善良天真烂漫……

等等等等这些好词儿,都是这种人身上自带的标签。

别说与他们共事儿是一种幸福,就算偶尔擦一次肩,亦或彼此回眸一笑,心里都觉得特别舒坦。

装,不是不可以。

装亦有道,才不至于让人觉得突兀。

装深沉,可以,装深思,好像也行。

可有些东西真是装不来的。

比如:深刻。

我说的“深刻”,懂的人都懂。

即使你懂,这里,我也要再重申一下:我所说的“深刻”,是有一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实本领。

不应该是假装疯魔,故弄玄虚的那种。

有卖课者,把人如何才可以使自己变得深刻的那个前提,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后边,还加了一串儿,不打自招们“卖课广告”。

比如:“名师指路”。

卖课者,其“生意人”,亦或称“买卖人”的底裤昭然若揭。

如果说后边加上一句“个人去悟”,应该没毛病,也说得通。

毕竟,如果不具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事,即使你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个臭够,也只能算是一个书呆子。

即使你把地球绕上几个来回,也不一定发现新大陆。

我最近常在某音和头条号里,一些六七十岁以上的作者,他(她)的作品前驻足。

她(他)口中一句跟一句地“张家长、李家短”般的说白道绿,居然也会有巨量的粉丝;真是会有万加、十万加、甚至以上的阅读量;先下手为强的那些人,的确也拿到了很好的收益。

不得不承认,这其中,如果没有合乎平台的逻辑,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于他们而言,无一例外地属于,见识过,体验过世态冷暖;一而再,再而三,屡撞南墙的人。

是被“事情”,教会了他们乐于反思,善于反省。让这些人,仅仅以四两之力,将深刻寓于“家长里短”之中了。

转头再看,那些在“深刻”这件事上,自我感觉良好的那些人。

弄块儿“这协”“那会”的牌牌儿,就得把自己认为还拿得出手的那点臭大粪,必须得装典“成厕”,找个地方贡上了。

蹲在茅房,刚刚翻了几本书,就觉着自己突然受到哪个大哲大儒的点化,大彻大悟得整个人立马就飘到了云端,都不想降落下来了。

即使再回到人堆儿,也没什么可与之同日而语的人了。

兜里揣了张地方粮票,便有了吃定了满世界胃口。

勇气属于可嘉,牙口有待打磨。

人各有志,志各不同。可不是在自媒体平台里快乐玩耍的所有人,都有作家梦的哈。

有些事情,并不是像有些人,脑瓜子一热,想得那么容易。

挤破脑袋,想往作某家队伍里挤的主儿,大抵都有羞答答的,捂着自己那张日渐沧桑的脸,悄咪咪地被请出来的宿命。

另外,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如果你没有请都不去的那种“深沉”,轻易不要去那种各位主席,副主席们在台上坐着喝着热茶,理事们在第一排坐着,喝着热水的那种场合。

你以为坐在离主席台很远很远的地方,喝着冰凉的瓶装水,坐着冰凉的冷板凳,看着台上那几张冰冷冰冷的老脸,由小到大(官帽儿)咕咕说着意思差不多的车轱辘话,有意思吗?

我反正不去遭那份罪。

不是去不了,而是请,咱都不去。

这不是装孙子。而是交不起那点儿会费。

之所以,还赖在几个平台,打都不走。总还是有再挣个三瓜俩枣的冲动。

至少,将来真的趁个孙子那天,把攒得的几两碎银拿给孙子。

让孙子去小卖铺,打几瓶酱油。

贵的,零添加的那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