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自强不息

你看的是“干货”,失去的更可能是“人生”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261人  风信子逸轩
**文:/风信子逸轩**

-1-

经常在一些读书会上听到一些书友异口同声地说,“大神,求分享干货。

而在地铁的路上,很多小伙伴有看“干货文章”,听收费的“知识分享”的习惯。更有些小伙伴,不断地转发各种微课的地址,组织朋友一起团购某些大神的知乎live、分答小讲。学习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碎片化中挤出一点点的时间、空间来进行学习,你应该也算是“奋青”的其中一员吧?

古语有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传统的观念里,努力总是伴随着持续的付出、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人不愉快的体验,以及看起来很美好但是遥遥无期的收获。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似乎“努力”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知识和技能被摆上货架限时特价销售,仿佛你付了钱之后,它就变成了你的。读了很多干货,听了很多大神的大课,好像你会一下子就开窍了。

貌似“毫不费力的努力”,可以让你未来成为一位潜在的“大神”。

-2-

有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米歇尔(Mischel)想要知道,自己的三个女儿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乖巧地坐在餐桌前,一动不动地等待父亲的褒奖。1966 年,他在女儿们就读的幼儿园开展了一项实验。

他给孩子们两个选择:一个是立刻可以得到的难以拒绝的诱惑(通常是一颗棉花糖或者一个玩具),另一个是一个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更难以拒绝的诱惑(更多的棉花糖和更多的玩具)。孩子们需要自己选一个。

研究发现,一部分 4~5岁 的儿童已经能够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而等待一段时间。这种通过等待,获得未来更大满足的能力,就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努力”。

延迟满足的能力,是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为人生赢家的重要预测因素。只有延迟满足能力不足的人,才更容易被「1 小时、1 天、1 个月、零基础、快速、终生受益……」这样的宣传语所吸引。

你要知晓:该成功的人,老早已经成功了。而仅靠听取“人生赢家”分享经验的人,大多数无论如何也没机会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3-

你热爱学习,把所有空闲的时间都投入学习活动中。每天早晚一次背单词打卡,地铁上听人给你拆书,上厕所的时间都不忘偷听一下大V分享的人生经验,但这些都称不上努力。

大多数人并不能够清晰的分辨出自己做一件事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长时间被外部设置的成就感所影响,学习和成长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就会受到忽视。你原本想要做一个努力的学习者,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勤奋但无效的“奋斗者”。

人类的大多数知识,都不适合用这种提取「干货」的形式来学习。整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即使你知道了一个领域内所有的干货,你有可能成为饭桌上高谈阔论,知识最渊博的人,却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曾经在美国的博客看到一篇文章,其实大部分成功者都是“混蛋”。所谓的“混蛋”不是说他们性格很差,或者经常做坏事,而是这些人是典型的“自恋狂和疯狂行动派。”

美国现任总统“川普”就是一位典型的“混蛋”,他从来不强求什么干货,只相信透过“行动”和“努力”去检验成功的可能。

-4-

这些成功者,他们大部分人在某些场合能做出更好的决策,面临利益冲突时,完全不受别人情感的干扰,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不会刻意去迎合他人的决策。

他们目标明确,行动起来也没有什么顾虑,很少受到情绪的困扰。就像川普自己说的:“很多人会谈论他们的生活, 喜怒哀乐。我从来不这样, 我不消极不积极, 我只是想着我的目标。我从来不不纸上谈兵, 我付诸行动。”这种作风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取得成就,身居高位。

你听了很多道理,你依然过不好一生;你看了很多“干货”,没有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仍然成不了“大神”。

-5-

许多人都会说:“活在现代社会,何必大费周章地出外旅游。只要有一台电脑连接上互联网,全世界的风景都会在你的眼前。

单纯就风景来说,的确坐在电脑前面就可以环游世界了。不过,你所环游的世界,可能跟现实世界会有很大的落差。这就好比坐在电影院体验人生一样,整个世界对你来说都不过就是一场戏而已,而结局可能大多都是好的。

真正的世界,绝对不会是坐在电脑前面、手机屏幕就能看完的。因为你所看到的无非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或者是大家乐意看到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只要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角落里,我们便感到非常害怕,总觉得柜子里头会有东西跑出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手跟脚缩进棉被里头,似乎四肢若碰到室內流窜的黑暗,就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儿。这样的恐惧,在我们明白“电灯”可以干掉黑暗之后,就少得多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确定性”有种疯狂的饥渴,对于“未知”有如小孩被关在黑暗的房间里的恐惧。所以,不断有人想找“干货”,渴求大神可以指点迷津,期望可以解决他们的“未知”。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种“确定性”,逐步变得“小心翼翼”,从而演变成“保持现状”。看了很多干货,知道了更多的“确定性”,你有可能会懒于行动,你会更加恐惧改变。

-6-

如果是恐惧着“变得更坏”就算了,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在“恐惧变得更好”。

因为我们喜欢“保持现状”多过“追求更好”,我们更喜欢待在危险的“舒适区”多过求新求变的“勇气区”。我们宁可待在一成不变的漂亮沉船里,也不愿意在强风中狼狈地展翅高飞。

这无疑是一种抽象的“黑暗”。人们不再恐惧真实的黑暗,却开始害怕起抽象的“黑暗”。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看“干货”,还要不断地实践这些“干货”,让失去的“时间”,逐步累积成你的人生温度,才能把你的人生内容加厚、加深。

「从知道到做到」,这中间最大的距离,就是勇气。世间从不缺问题,不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缺热情,我们唯一欠缺“勇气”去正视问题的存在。欠缺“勇气”展开与別人的讨论,欠缺“勇气”去为別人鼓掌,欠缺“勇气”成为解答的一部份,更欠缺“勇气”去改变、去行动。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要知道,更要做到。

我们不仅仅要看“干货”,更要践行,还需要静下心来去积蓄、努力、和坚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