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记忆
今天看电视,讲的一个山村女教师的故事,爷爷看着很激动,花甲之年,两眼湿润。
也许是因为看到教孩子读书的场景,想起他的年轻时候,毕竟自己也教了几十年书。
也许是因为看到剧里那个年代,让他回忆起以前。
也许只是单纯被情节打动,弱女子的奋斗史,总是会有一些让人动容的地方。
我也不知道,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偶尔看到一年回来一两次的孙子,也会情难自禁。
回忆或者说记忆,真的是很玄妙,是不是,时间的长河里,人的情感之重都是依托记忆来作筏。
一直听说,异地恋不长久,一年都见不了几次的人,哪怕是普通的友谊都不好维护,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是意识到这点吗,所以保持着近乎同步的通讯联系。
毕竟不像是血缘之亲,亲在骨子里,几个月不打个电话,当妈的照样担心吃的好不好,钱够不够花。
两个人相处,真的是要多经历一些,电视里也是这么演啊,一旦有什么大的矛盾冲突,接下来就是茶饭不思,然后就是回忆以前的美好画面。时间短的,想回忆都没的忆,考虑拜拜换下家了。
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话题,爱情是什么?是荷尔蒙、巴多胺,是兴趣爱好,还是那句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在当时是那么的欢喜,雀跃,像是夏日里的气泡水。
过了五年,十五年,二十五年后,在时间的发酵下,又会怎样,
是平淡如水,喝着无味,却又不可或缺,
亦或是如酒醇绵,回味无穷。
刚才说异地恋,有个朋友跟我聊过,偶尔也会想,对方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走到最后,也许学生时期还可以,把每一张火车票,理想化,浪漫化的为自己解释是爱情,可是以后的工作,挣钱养家,面对生活正儿八经的过日子,谁又说的准呢?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对于记录载体,我真的是很喜欢,每拍一张照片,写一篇日记,存留一个小物件,仿佛都是把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刻印在了上面,在以后的岁月里,再次翻看,不知会有何感想。
参观博物馆等带有一些历史痕迹的地方或者物品,真的是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看到一副字画,再联想到这背后那几位文人墨客的逸闻轶事,顿感妙趣横生,才真的是不虚此行,看也看的过瘾。
所以每次看国家宝藏,每一件藏品的故事演绎,即便字幕声明基于历史合理虚构,也不妨碍觉得这件藏品因此而生动起来。
当最后一个还能回忆它的人,也归于黄土的时候,它才真正成为历史。它可以是一件东西,一个人,一个时代。
历史厚重,不敢多谈,人生如逆旅,不如认真走过自己的旅途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