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事人感觉到奇迹发生了

2024-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静心

20240608(静心而论1958):

让当事人感觉到奇迹发生了

        不论是咨询师还是父母,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可以引发孩子自己描述奇迹愿景,这些一定要是在他日常生活的基础上。

        首先利用成果问句探讨,询问当事人在这次谈话以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假如这些变化成了事实,当事人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回到当事人身上,贴着他走。

      有时候要把他说的负向转成正向,“我知道了……所以……奇迹发生后的早晨,你会发现你没有再……嗯……你认为他会发现你取而代之做了什么事情呢?”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鼓励当事人转向描述他期望中的行为;再利用追踪问句,继续追问,“接下来你会做些什么呢?”“那么你做了这些以后,他会有什么反应呢?”

        当事人关于奇迹结果的画面,是由他对他未来的期望和过去零散的经验共同创造出来的,这幅画不是我们为他编造的,并不是我们认为他应该怎样生活的基础之上,而是他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出来的 ,这是他对自身的期望与诉求的表达;这幅画展现了双方认为所能达到的最低目标,既然当事人能描绘出来,他就一定能做到;我们不要替他去描绘他的奇迹,要陪着他一起,让他自己去描绘他未来的 美好生活愿景,如此以来,有很多可能性就更容易发生。

        如果谈话是多个人一起探讨的时候,就要先促进这些人之间从对抗到合作,让他们找到共同在意和看重的点,看看他们怎么样能共同做一些事情,去实现;让他们看见,改变以后带来什么,以及他们改变以后的互动模式是什么;当他们共同探索奇迹的时候,各种内耗、对抗可能就会慢慢的消失了;这样通过多人会谈收集到的资料,就会更为全面、更为真实。

        在探讨的过程中,一般要询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入当事人的关键字,贴着他走;对于一个话题做更多的探讨 ,让当事人讲讲他接下来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通过具体形象的探讨,会让当事人能具体形象化,会更清楚他接下来想要的实现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继续看他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就得越写越好,多去扩展,引发当事人是怎么做到的?这样一来奇迹的愿景描绘得越详细越好。

        通过这样反反复复的探讨,会让当事人相信奇迹已经发生了,他的希望感、自信心倍增,接下来就更利于他的行动改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