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床畔》:遥远的英雄主义,你不该消散
任何对英雄的轻慢,都是对曾经的艰辛和如今的幸福生活的背弃。——题记
记得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时,里面有一个人大家印象很深,他就是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除了最开始几集基本上所有的戏都是昏迷不醒躺在床上的。但我们对他一点也不陌生,我们尊重他敬佩他,因为他正直英勇忠肝义胆,可谓英雄。《床畔》这本书的男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躺着的英雄”——铁道兵张谷雨连长。
这位张连长,因为排除哑炮时救了两个战士而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植物人”,住进了陆军第56野战医院特护病房。一开始,所有人都以高度的热情和敬意对待这位英雄连长,手术时几百个记者和从省里来的慰问团上百号人立在病房外行军礼,场面壮观。慢慢地,大家不再尊敬这位英雄,或者只是形式主义的尊敬,到最后连表面的样子都懒得做。英雄张谷雨的床畔,一切都在流动。护士万红是艄公,掌舵着摆渡在床上的英雄与流动的人世间。
万红成为张谷雨的特别护士前,只是个19岁的护校毕业生。但她却看到了所有人的都看不到的真相:胡护士在张连长鼻子上打苍蝇,张谷雨猛眨眼睛肌肉抽紧;吴医生用针尖在张谷雨足趾上划,张谷雨剧烈喘息;万红把“大中华”烟搁在张谷雨双唇之间,他吸得十分微妙呼吸拉长嘴角松弛……。所有人都认为张连长是植物是木头,把他不当活人看待。胡护士料理期间,把张连长的手夹坏死不得不截肢却因为“植物人”的身份不能用麻药。万红发出了不符年龄的叹息“你们怎么会看不出张连长活着?”她抽泣“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忍心让他受苦?”她心里有着与张连长相仿的欲喊不能的绝望。她嘶吼痛哭,她偷偷给他打止痛药,她坚持为他做复健项目。
被人当成英雄和当成植物人都一样,是很孤单的。脑科政治教导员秦某凭借着英雄入驻连连高升最后成为“秦政委”。就连张谷雨的家人都不能理解他,只为庇荫在他这份荣光下。张谷雨的妻子玉枝和儿子花生被当成光荣军属天天为学生“演讲”,只讲奋勇救人的故事,接受大家的“敬礼”。照顾陪伴从开始的真心到后来的应付——每日点卯。她领着张谷雨那份连级干部的工资,受着英雄夫人的待遇,却与锅炉师傅乔树生“暗渡陈仓”。她们娘儿俩偶尔来特别病房,只为了取走人们敬奉英雄的礼品,他成了一块供人取钱的肉体银行。万红懂得张谷雨的痛苦和悲哀,人们对张谷雨的表达装聋作哑,只有万红看出了这副困住躯体的鲜活灵魂。
与万红一样执拗的还有吴医生,似乎他们通过张谷雨在谈恋爱,但似乎又没有。对于张谷雨,吴医生纯粹尽医学者天职和强烈的好奇心,想在植物人生命状态上做些惊世骇俗的医学发言。万红却不同,她是天性中的敬业、追求完美,一种个人又非个人的情愫,张谷雨符合她对另一半的想象,遭遇令人怜惜。但不论怎样,在张谷雨的事情上,吴医生是唯一一个站在万红身旁的人。
吴医生希望万红和她一起走,缔造两人的未来。万红有过向往,她也喜欢吴医生,可她更怕自己走后张谷雨将面临的悲惨遭遇。长假后发生的事,更让她痛心割舍不下。新的伤兵入院,张谷雨被遗忘在储藏室诱发肺炎生死不明。她爆发了,她向着这个医院的所有人咆哮,威胁秦政委抢救张谷雨,没有人认同她。
战地记者陈记者的到来,让万红心生希望,她渴望陈记者向外界披露这一切,让更多的人看到张谷雨的存在,让科学界医学界来使56医院重新为张谷雨的生命形式定案。但陈记者只是想完成他报告文学的任务,他大肆宣传“白求恩”式的护士万红,令她感到万分迷茫和失望透顶,就在这时,她想到吴医生。吴医生已经有了别人。吴医生爱她,却不能无止境的等她。他孤注一掷,只要万红选择他,他立刻取消婚约,万红却不能舍弃张谷雨。
56医院终于还是搬迁了,老院长因为看到万红写下的十万字护理日记而决定让她留下。后来,留守部也撤走了,万红不得不离开张谷雨,任由张谷雨弟弟弟媳带他回家乡,不开化的农村人不知道护理的技巧和那些护理机器的用法,最终张谷雨去世了。
小说以万红护理英雄张谷雨为主线贯穿全文,她挣扎过,努力过,用自己的青春幸福抗争过,可依然没斗过这个社会。作者严歌苓说《床畔》是一个军队女护士和英雄铁道兵以及一个军医之间奇特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她所说的“女性心目中对英雄的衡量与定义非常能够体现时代和社会的定义”,我认为非常正确。在我们父辈时候,女性心中的英雄是战士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而现在大多数女性心中的英雄却是当红明星、股票大神等等,这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思想的巨变。
严歌苓少年从军的经历让她更关注军人士兵,更加注重探寻本来的英雄主义。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的社会经历巨大变革,人们被允许和鼓励争取个人的幸福,追求个人梦想和个人利益。于是人们对建国以来尤其“文革”以来的英雄崇拜开始怀疑,进而对从古至今的英雄价值观开始怀疑,超自我的追求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被压抑和忽视的自我反弹。无形中,人们已经淡忘经典的古典英雄主义的定义,严歌苓总结即一种超乎寻常的美的美德,或者忠诚、勇敢、坚贞,抑或无私忘我。或对于民族和众生,或对于他人的甚至对于亲人爱人。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获奖是因为“辛德勒那种超乎我们理解的善良”,他因此成为人道主义的英雄,他所代表的英雄价值观是永恒的。对比他,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应该进行自身的反思了,报纸上舍己救人以身殉职的英雄仅仅被报道然后被遗忘,而当红明星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引来千万点赞转发,甚至大家都认为英雄价值观是过时的错误的,反而让娱乐圈的明星甚至是一个直播平台的网红成为下一代的偶像,他们把崇拜和理想给予这些人,却对为国家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战士等英雄不屑一顾抛之脑后。看过关于辱没英雄的新闻,也赞同给予那些不尊重英雄的人惩罚的做法,英雄逝去,不代表后人可以随意摆弄。
这是一本象征主义的小说,一个舍己救人和经典意义的军人英雄牺牲自我被认定为“植物人”,英雄床畔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一一呈现。但护士万红却始终如一地敬爱这个英雄,到最后,她也成为了自己的英雄,牺牲一己之幸福,完成人格的最终飞跃。小说最后,万红依旧战斗在护理“植物人”英雄的一线,因为她坚信人们对英雄的敬爱最终会觉醒。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万红傻气,为了一个“植物人”放弃良多,吃力不讨好,如其他人一般装聋作哑不是更好?可如果每一个人都如此想时,我们的社会将无比可怕,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叹:遥远的英雄主义,你不该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