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曾国藩学修身齐家人文社科读书

谁的话,让曾国藩惊觉三十年的书白读了!

2018-04-13  本文已影响21人  拙诚学堂

唐鉴对曾国藩有伯乐之恩:1852年,太平军攻至湖南,朝廷打算组建团练来对抗,苦于无合适的人牵头。唐鉴以自己一生名望向皇上担保,举荐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湘乡人曾国藩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三十岁前,为谋求功名,曾国藩的眼光局限于应试诗文,无暇顾及学问。直至遇见唐鉴,与之交流后,曾氏竟在日记中激动地写道:“听之,昭然若发蒙也”,觉得过去那些书全白读了!后来,曾国藩拜唐鉴为师,开始沉潜于理学。那么,唐鉴是何许人,他与曾国藩究竟谈了些什么呢?

◑ 曾国藩手迹原稿影印

检身之要与读书之法 ◆

修炼身心,充实才干,这是曾氏进入翰苑之后为远大理想的实现,而自我规划的两大任务。曾氏因此而面临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帮助他完成这个人生大转变的,是他的一班子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提到的“镜海先生”,其实不是他们的同辈人。

◑ 唐鉴

✎ 镜海先生姓唐名鉴,湖南善化人,翰林出身,历官地方二十年,道光二十年七月进京为太常寺卿。其学问渊懿,勤于著述,有《朱子年谱考异》、《畿辅水利》等著作传世。

曾氏向唐鉴请教两个问题:一是检身之要,即查检自身的要点,问的是修身之事;一是读书之法,问的是求学之事。

唐鉴回答曾氏,他说修身应当以《朱子全书》即朱熹的著作为宗旨。研究经典,应当专精一部书。一部经典如果能够精通了,其他经典则可以触类旁通。

唐鉴说他一生最喜欢读的书也只有《易经》一部。

◑ 修身应以《朱子全书》为宗旨

谈到为学事,唐鉴说,学问只有三大门类:一为义理之学,一为考核之学,一为文章之学。

考核之学方面的著作,大多数追求的只是粗浅,而将精粹遗漏了。

文章之学,若不精于义理则不能达到高水平。

至于经邦济世的学问,即包含在义理之学中。

✎ 义理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汉晋时指经义名理,宋以后指儒家经义、名理。

听了唐鉴这些话,曾氏有蒙昧被启发、心里突然明亮似的感觉。

◑ 研究经典,应当专精一部书

以笔者的体会,主要有两点:

一是修身方面的“身体力行”,即在自我身上切切实实地践行圣贤教导,不应该是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要求别人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文章里写的是一套,现实中做的又是一套。

二是学问方面,要真正地弄通义理,也就是说要详究天地、宇宙、社会、人生、人性等方面的深刻道理。其他的学问,则在其次。

曾氏一直在读圣贤书,在做代圣贤立言的文章,但联系自身却想得少做得更少。曾氏过去醉心于诗文创作,对义理深究不够,没有将它们视为笼罩一切的学问。

这两点,唐鉴的话都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如同再次发蒙。从那以后,研究义理之学,反省自身,便成为曾氏坚持一生的功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