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文章一直写到老的故事

全职妈妈五年,没有经验没有优势,被现实狠狠打脸~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92人  赵晓璃

文|徐天坤、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的文章源于一则公益问答,抽取的问题如下:

“我当了五年全职妈妈,要复出工作,想放弃原来的酒店管理行业,遵循内心做人事方面的工作,朝九晚五也可照顾孩子。然而现实打脸,用人单位都招有工作经验的,像我这种年龄和经验都不占优势的求职者没有单位肯接收。我到底应该从哪里撕开切口,从事人事工作,重新开始职业生涯?”

徐天坤老师解答:

看了您的资料以后,经过初步分析,我认为您的主要困惑如下:想转型到陌生的工作领域,但由于年龄偏大(估计30岁左右)加之没有意向领域的工作经验,导致转型受挫。

我想,您遇到的困惑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工作经验要求。

因此我接下来会结合您的困惑,从两个方面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点1:为什么用人单位希望甚至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应职位的工作经验?

毋庸赘言,只要打开招聘网站,我们就能轻易地发现绝大多数的招聘简章是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关职位工作经验的(当然,专门面向“白纸们”的校招背后又是另一套逻辑,将来考虑另文剖析)。

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经验至上”的做法背后可能还反映了用人单位的以下考虑:

第一,强调工作经验要求是提高甄选效率的内在需要。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排除掉“不相关人群”(比如几乎全无工作经验的但又乌泱乌泱的应届大学生,再比如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跨职能求职者),以更精准、更有效地完成招聘任务,然后紧接着奔赴下一个招聘战场。要知道熟手招来了至少能迅速顶上,能迅速让老板满意,也体现了自己工作的成效。从这一功能来看,用人单位对专业、学历学位的要求与此类似,都是旨在提高鉴别人才的效率。

第二,强调工作经验要求是增强甄选有效性的内在需要。

现如今的各种求职宝典、面试指南随处可见,想要在短短的几个回合的笔试、面试交锋中看出一个应聘者的真才实学(求职动机、个性品质、综合素质、技能与能力等)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

虽然学历学位本身能够清晰地表征出一个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水平,但是如果考虑到现如今的学历教育质量普遍“缩水”这一现实,也就使得HR无法仅凭学历学位就鉴别出所需的真正人才了。

或许HR们的真正逻辑是:我先不管你是骡子是马,只要能从你的简历上找到证据证明你以前“跑过类似的道儿”且看起来好像还不错,那么用你来做这个职位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了。

看了以上分析后,我相信作为寻求职场转型的您就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面试单位要求“工作经验”这件事了。

关键问题2:如果不具备意向职位甚至意向职能领域的工作经验,如何破解才能求职成功?

看到这里,或许你更关心的可能是这个问题:

我已经大学毕业好多年了,早就不是职场新人了,但是我对现在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丝毫提不起热情来,所以我才要寻求转型突破。然而,现实情况是我没有做过意向职位的工作,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啊?

怎么办?难道要从头做起?

要知道,一旦你这样想了以后,就会发现自己或许进入了一个僵局:作为职场老人的你(指的是你的职场年龄)要和一帮比你小很多的小朋友们共事,同时还很有可能被一个比你年轻很多的小朋友领导着。比这个更让你糟心的是,由于你从来没做过那份工作,你很有可能一开始就犯各种低级错误,引来领导的批评指责和同事们的鄙夷侧目,这可真真伤了你那颗脆弱的自尊心。

这就是绝大多数职场人寻求转型时必须要面对的尴尬困境:现在的工作不喜欢,如同鸡肋,但做新的工作又完全没有工作经验,还不知道哪家单位会给自己从头起步的机会,更加担心自己能否在新单位、新环境顺利存活下去。

比工作经验更关键的,其实是你的适应力。

之所以我们那么害怕“工作经验”这头“拦路虎”,根本原因或许并不在于我们对自身缺乏了解、对自身的优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缺乏认知,而更可能的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一种比竞争力更重要的能力——适应力。

我们会发现,适应不是我们的可选性,而是必选项。

为了生存,为了梦想,我们必须能够适应新环境,必须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环境。

何谓适应?

适应要求我们首先对于周围环境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能够判断出大致的职场机会在哪里;

同时对自身有一个比较冷静而准确的认知,知道自己的个性优缺点、能力长短板、做事计划性、惰性与动力水平等等。

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能力优势捕获和利用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注意规避自己的各个短板与缺点。

我想提醒你的是,适应,特别是重新适应往往是痛苦的,因为陌生的环境会干扰我们在原先熟悉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

一般来说,越是久浸职场,越是入戏太深,就越难以适应另外一个全新的职场环境,体验也就会越痛苦。

对于这位在家做了五年全职妈妈的朋友来说,您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不要再回到酒店管理行业了,希望能够从事人事相关工作,可是论年龄论经验您都没有优势,因而求职屡屡受挫。

在我看来,您或许可以按照以下路径寻求突破:

第一,搞清楚您想象中的人事工作吸引您的点有哪些,同时看到另一面。

比如,之所以您的内心想要从事人事工作,原因是您能有机会接触一个个背景、个性、价值观迥异的求职者和员工,还是能让您有机会生活在人群之中从而获得存在感?是工作内容本身、工作模式吸引了你,还是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报酬、福利待遇等吸引了你?

要知道,现实的人事工作是企业管理系统当中的一个子系统,一般具有很强的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

你在求职时要多多搜集、分析和判断目标公司的人事工作的工作职责、工作压力、工作方式、发展空间、薪资待遇等等,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个性化的选择。

第二,确定意向行业、意向企业和意向职位,做好初步规划。

不得不说,行业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比如处于整个社会和经济领域最前沿的IT技术、金融等领域就跟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服务业差距很大,同样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模式也会有很大不同。

因此,求职时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打算到哪个行业谋求发展?这个行业吸引你的地方有哪些?为此你需要承担什么相应代价?

一般来说,在你入职以后的试用期内,就需要跨越从“新手”到“熟手”再到“老手”的转变,同时,根据你的职业规划“走一步看三步”。

第三,确定好目标之后,该补齐的功课一样都不能落下。

比如你打算成长为某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专家(比如成为招聘面试专家),或者打算成长为更高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比如人力资源总监以上),那么,你就需要关注这些高于你现职的意向职位的招聘简章的要求了,该学习的知识技能要学习(不要给自己看不进去书找借口),该锻炼的能力要锻炼(哪怕为此要承受被鄙视、被责骂的苦楚),该提炼的成果要提炼(哪怕你的写作能力一塌糊涂),该结交的人际关系要结交(哪怕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你最短的那块板)。

如果想要系统剖析,欢迎预约专业的一对一职业咨询。

晓璃老师的话:

你寥寥数语的陈述背后,有很多关键性的信息我不是特别清楚。

比如,你说你之前从事酒店管理行业,是已经做到了管理岗位,还是只是在酒店这个行业里,从事过基层的职位?

也就是说,你在生育之前职场发展达到了怎样的阶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未来的职场之路。

如果你是前者,生育前已经做到了管理岗位,那么你现在的烦恼确切描述起来应该是——

我该如何找到合适的起步,才能追平我之前的待遇?

如果你是后者,生育前你只是从事基层工作,工作对你而言就像“鸡肋”一般,那么你现在的烦恼确切描述起来应该是——

零基础零经验的我,到底怎样才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人事工作啊?

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建议你“双管齐下”:一是降低要求,二来找找关系。

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也许你年龄不小了,但你应该清醒认识到,你的“职场资历”还稚嫩,精力等都在走“下坡路”。

——你对职业的投入度和专注度必然会因为孩子受到影响,所以,如果你的重心还是在家庭上,不如现实一些,找家轻松但工资少的中小企业,如果可以,不妨找找关系,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你是前面的情况,即生育前已经做到了比较不错的职位,带过团队做过管理,你现在为了更舒适的生活选择人事工作,倒不妨从熟悉的酒店行业入手,即便从基层做起,由于你前期的能力和积累在那里,做到管理岗位也并非难事。

一旦回到了管理岗位,你再从内部寻找机会,看能否往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这些工作内容入手,而这几块内容,恰恰就是HR的几大工作模块,有了这些实践经验之后,再换个行业做HR,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些许帮助。

鉴于公益问答仅限于文字陈述,想要深入会谈并获得针对性建议,还是需要一对一的咨询才能给出。

“对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雷德蒙·卡佛

作者简介:

徐天坤,高校管理学在职讲师,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微博认证职场博主,“璃语职美人”长期合作个人发展顾问。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