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恨你到我爱你,我用了十年与父母和解
近日,“留美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新闻的主人公虽具备诸多“别人家孩子”的特点: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他和父母的决裂。
我相信,每个经历过成长剧痛的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与北大男生相似的经历:小时候乖乖学习,努力成为父母的榜样;长大后,却在内心深处留下成长的结,那种结是对小时候被父母过度操控的反抗,被父母当成精神棋子的怨恨,甚至是对父母出尔反尔所造成的成长阴影的绝杀。以至于如今,我相信,无论我们长多大,在父母眼中,我们依然是听话的孩子,应该听话的孩子,哪怕我们飞得再远,逃得再久,我们依然逃不过父母的“手掌心”。
我很理解北大男生的所作所为,虽然有点偏激过度,但我反而羡慕他:羡慕他用这种方式尝试与自己的成长伤痛说再见,羡慕他用这种方式与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反抗。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但这种反抗,是每一个经历成长阵痛的人都要做的一件事。
我也是如此。我的父母很爱我,很疼我,甚至为了我可以放弃生命,但是,不可避免的,我的父母当年一些看似没啥影响的行为和做法,对我至今都有阴影。而曾经一段时间,我一度想要离家出走,远离甚至隔绝父母。
也许有人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就算再不对,也是基于爱和保护。但是,我想说的是,父母如果不对,就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明白已经对孩子造成影响,就该主动去消除。而不是,让所有的行为随风而去,让所有的错误变成过往,让深爱的孩子伴着阴影成长。那种心灵剧痛,身为父母,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而我,也用了近乎十年时间,才彻底从阴影中走出来。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成长经历。现在回想起,这其中既有父母的难言之隐,也有必须要指正的错误。(我不是批判我的家人,我爱他们)
【】永远被比较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做饭比你强”、“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小就已经开始给家里赚钱了”、“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勤快”,“你再看看你,你怎么这么蠢”......在我的成长经历中,这些话语应该是陪伴我度过了人生前十五年。人生的前十五年,只是整个人生的一小半段,却已对整个以后的人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都无法评估。
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做生意失败后,就回乡下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候,爸爸开始种田,妈妈开始喂猪,而我就负责摘猪草(一种专门给猪吃的饲料)。因我从小喜欢看书,所以只要被妈妈派了摘猪草的任务,我就很不情愿。但是,我也知道,哪怕再不情愿,我也得去完成这份任务。于是,很多次,我都一边带着书,一边带着竹篮,开始摘猪草之旅。
摘猪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草需要走几公里才会有,有些则要上山,有些还要下田,有些则在田埂边,有些则在水塘处。每一次采摘,都会伤到自己,而妈妈派的任务(把大竹篮塞满)又十分艰巨,所以,往往一竹篮猪草,我需要半天甚至一天才能完成。
村里有几个同龄大小的女孩也和我一样必须要采猪草,虽然不知道他们采摘数量如何,但每次回到家,妈妈都会跟我说:你怎么才采这么点,你看别人家的谁谁,都采的又多又好,一点都不需要家里人操心。你再看看你,采的都是什么鬼玩意?你是不是又去玩了?
是的,每每采了半天猪草,都要被批评一次,有的时候采错了,甚至还会被打。
其实,在农村不会干农活也没关系,只要烧得一手好饭,妈妈的唠叨就会少很多。我的童年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负责给爸妈做饭,但是往往做的时候,不是少了盐,就是少放了水,饭如果煮糊了,更是不敢面对家人。曾记得,每次只要我做饭不对,都会收到一句:你怎么这么差,你看谁谁孩子就做饭很好吃。
比别人差,那是我小时候的标签
久而久之,我一直怀疑自己是个残废的智障
很多次,望着家门口的那个水塘,都想要一跃而下
【】一个人成长
和中国6000万留守儿童一样,我的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童年
父母在外工作,我一个人在乡下生活
那是我成长的常态
饭自己做,衣服自己洗,圈养的猪自己喂,残疾的爷爷还要同步伺候
无数个夜晚,等我做完饭,喂完猪,喊完爷爷吃饭,洗完碗后,我才开始做作业。
小学5年级,我升到了离家5公里山路的中心小学。为了便于管理,学校统一要求学生每周才能回去一次。就这样,我每到周日,都会先量好一周的米量,做好一周的饭菜,放在书包里,背着走一小时山路去学校。每年7月,山中酷暑难耐,往往周日做的饭菜(酸菜)到了周一就发霉变馊。没菜吃,就只能生吃饭,或者去小卖部买两块钱一瓶的辣椒酱当下饭菜,每天三餐,每周5天,日日夜夜,只为生存。
现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说我太独立了。但殊不知,我的独立圆子于父母的流放。我曾很多次跟父母讲,小时候的生活,苦涩不仅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生活上。
那一段,无人关心的童年,书本成了我的唯一慰藉。
【】阻断青春
我与父母的一次决裂,是在高一。
那年夏天,天气特别热,我放假回到家,无意当中收到一封同学寄来的信。
妈妈特意等着我回来才开始拆开信封,我当时还特别感激她的开明
毕竟,青春年华,她开始允许我有秘密了
可是,当我刚庆幸完自己的幸运后,妈妈就要求我打开信封,告诉她具体内容。
我就这样,当着她的面拆开了同学寄给我的信。信有5页,照片有1张,是男生寄来的。
还没等我发现到底是哪位同学时,妈妈就抢走了我的信,当着我的面,细细品读着信中的每一份情感,每一个字句,甚至望着男孩的照片,许久许久。
我呆若木鸡,迷惘中只听见一个声音说道:这里面都是什么脏兮兮的东西,马上给我撕掉!
空气中霸道呼唤着我的泪腺,我想极力反抗,试图跟妈妈讲道理,但她用近乎歇斯底里的口气逼迫我,撕掉那封信件。
是的,我知道是份情书;是的,我知道是小心翼翼的爱慕;但是,我不知道的是,是哪位同学的情书;哪位同学的爱慕。就在我弄清真相之前,我一边流着泪,一边撕掉了照片和信件,同时也撕掉了我整个青春时期的美好过往。
那一天,我与妈妈无话可说;那一晚,我在书桌上写下:我恨你。妈妈发现后,反问我:你在写什么?为什么写我恨你?你到底恨谁?
我望着她的双眼,冷漠地说了一句:我恨你,一辈子。
如今,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那天哭泣与反抗的场面。大家都说,记忆都会选择留下美好,遗忘不幸,但我的记忆却真真实实告诉我:童年的,青春的,每一次不幸与难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它们,伴着我成长,陪伴我度过每一个四季。
【】艰难的和解
跟北大男生的父母不同,我的妈妈在多年后意识到了自己教育的错误。她曾多次跟我谈心,对自己以往给我造成的忽视甚至虐待,逼迫表示道歉。而我,如今已是中年,也愿与她和解。
但我想说的是,和解后不代表事情结束。
我现在跟父母尤其妈妈的感情很好,每天都会视频通话
说爱你的次数比对着男友说的次数还多
但是,成长的隐痛依然存在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此刻,我的眼泪依然不止。
这些是我尚能写出来的故事
但也有更多我写不出来的故事
不愿写出来的故事
有些故事,没写,不代表不存在
有些话,不说,不代表不想说
有些和解,虽然已和解,但疼痛依然会是疼痛
北大男神想通过信件,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但最终他发现
父母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自己的和解也将是个正确的错误
最悲伤的莫过于此
一方想告别过去
一方却不愿承认过去
PS:就在我出生后的第7年,我妹妹降临在这个美好的世界。相对于对我的近乎严苛式的教育,我的父母对妹妹的教育却是近乎宠溺。母亲曾多次对妹妹说:那些我小时让你姐姐受的苦,我不会让你再受;那些我曾经犯的那么明显的错误,我一定不会再犯。妹妹曾多次跟我说:谢谢你,姐姐,让我成长的苦痛少了很多。
是啊,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接受所有能接受的一切,哪怕最后不能接受,也要学着释放。
我身边有很多痛恨父母的朋友,他们痛恨父母的过度参与,痛恨父母的过度操控,以至于有朋友在而立之年都在跟父母反抗:那些他们叫我不能做的事情,我偏偏要去干;那些他们鼓励我去做的事情,我偏偏不干。我哪怕已经成年,已经长大,我依然不能轻松对原谅他们,也不能原谅他们对我成长所造成的伤害,更不能原谅自己。
这句话,会不会,也在北大男生的心里想起过?
愿我们终究能与自己的童年苦痛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