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以小孩子的名义生长
春天的长芦公园一派明媚的春色,池塘里波光粼粼。岸边红的桃花,黄的迎春,白的玉兰开得灿烂,梨花正含苞待放,红荆条也长出了嫩芽。
春天是属于小孩子的,处处都有孩子的身影。他们被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到公园里玩。就在小公园里,我看到了以下三个带娃的场景,娃娃都是一岁左右。
第一个场景:“务实”的奶奶
一位奶奶领着小娃娃的手,小娃娃蹒跚学步,像一只小雏鸡,晃晃悠悠的可爱极了,奶奶牵着她的小手,她一直往小路边的草丛里歪着身子,不知道草丛里有什么吸引了她的目光。这个时候奶奶说话了,她是这样说的:“宝宝,跟奶奶说一,一,一用英语怎么说,one,one。”
我听了不禁莞尔。这位奶奶不仅在教小宝宝说母语,而且已经向国际进军了,开始了英语的训练!
成年人总是喜欢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罐子,拼命地往里装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数字重要,英语重要,一定要尽早装进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仿佛一出生就开始高考倒计时了。
大人完全沉浸在自以为重要,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全然不管孩子现在在感受什么?在观察什么,在探索什么?一味地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间。
孩子是有孩子的认知,如果这位奶奶当时顺着小宝宝的目光,看到孩子停留在草丛中,哪怕是一只小虫子,一片小叶子,能让孩子停下来看一看,摸一摸,探究一下。即使不说话,那么也是一种很好的无声的教育。
史旦纳认为,这个阶段人的头不只是在肩膀上,人的手和脚也是头,就是说这个时期里人的思考不只用大脑,更多的是使用手和脚来思考,他们的行动就是他们的思考,思考暴露在脑壳之外。
第二个场景:“爱美”的姥姥
一位穿着很时尚的姥姥带着宝宝,我看到她们的时候,她们正站在桃林里,姥姥一边给宝宝摆pose,一边对宝宝说:“看姥姥这里,笑一个。”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姥姥显然非常喜欢这片桃花林,把宝宝带了进去,全然不顾旁边“禁止踩踏”的警示牌,她拿出手机一边让宝宝摆造型,一边不住的按快门。
无奈宝宝不听话,张着一双莲藕样的胳膊,奶声奶气地说:“那边,姥姥,我想去那边玩。”姥姥恋恋不舍地又抢拍了两张,这才牵着宝宝的手向外走,一边走一边拨着桃树枝:“别扎了脸。”
祖孙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看着被蹭落的片片花瓣,心有戚戚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美,取之有道。姥姥的这种做法的确不妥。不仅没有给孩子建构规则,而且没有注意到桃林里不安全因素太多。万一孩子在里面被桃枝刮花了小脸儿,伤了眼睛,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得不偿失,悔则晚已。
在4岁之前,成人只能通过排除环境中的危险来达到确保孩子安全的目的。
更令人担心的是,与其说姥姥带孩子出来玩,不如说孩子陪姥姥出来玩了。路线、场景、拍照,都是大人规划好的,孩子的自由哪里去了?
离开不久,我又发现了让孩子到水边拍照的大人,保安及时制止,声音大了些,还引起那位家长的不满。真是令人无语!
关于自由,有一点很明确,这就是孩子内心的自由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剥夺。但是只有在建立了安全原则和界限的前提下,孩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三个场景:无措的爷爷
这位男同志我一直替他累得慌,因为从我见到他直到离开,几分钟的时间内,他一直是猫着腰,一双大手放在小孙子的腋下。小孩子正处于学走路,走不稳又不让抱的一个最累人的阶段。
爷爷显然弄不清孩子到底想要干什么,宝宝的心理期待是什么,因为孩子不一会儿就哇哇的大哭了起来。爷爷没办法,双手还掐在他的腋下到处走,结果一不小心孩子摔到地上,哭得更响亮了。爷爷不知所措,一脸的茫然,发现周围的游人都在看着他们,爷爷的脸上浮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小孩子真的是超会制造“麻烦”。孩子年龄越小越不会有利他精神。孩子必须以自我为中心才能够保证按照自己内在发展的计划去发展自己。这个小宝宝用哭声给成人美好的游园活动带来不良的破坏,甚至让爷爷感到尴尬和烦恼。
所有的家长都是智慧的,我们成人应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这种破坏,理解孩子,给孩子机会去发现和成长。
1—2岁的孩子,在探索中做出没有伤害别人也没有伤害自己的事情,只是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成人一定要支持孩子,要懂得孩子是对的,这个年龄,所有的人应该是孩子的支持者,要给孩子探索的自由。
请天下所有的大人都按照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相帮相助,而不只是侵占或者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