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路上的那些往事
齐帆齐微课 打卡文章(2)
父亲最希望我做的职业是作家或者记者,希望我以文字为生,因为他喜欢文字,也了解他的女儿是不善言谈但情感细腻的,可我最终却做了老师,这不仅出乎他的意料,也出乎我的意料,天生内向的我竟然以说话谋生。命运就是这样的难以琢磨。
小时候,我很爱写东西。小小的脑袋里似乎总是挤满了想法,我写了很多现在看来是打油诗的小诗,父亲工作回来我便兴致勃勃地读给他听,他总是夸赞女儿的好。他也许不知道那一声声夸赞,给了女儿多大的动力。
初中时,我的作文总是得高分,语文老师在作文本上写得评语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是个有灵气的小姑娘,文字灵动,未来可期。这句话让我爱上了语文课,也有了写作的自信。后来当了老师,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多喜欢写这样的话,因为它曾经给了一个小女孩力量和梦想。
高三那年填志愿,资讯和视野有限,我自己斟酌了几天把英语专业填在了第一志愿,可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却是某大中文系,班主任知道后就说了一句话,这个专业真的是太适合你了。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我没有成为写作者,却成为了研究写作者的人。
到了大学,我才真正的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灵气,我的文字很朴实,我的文思也并不能如泉涌,甚至在写作课上我也有为了一篇作业绞尽脑汁的时候。渐渐地,写作不再是我的梦想,而成了我日常抒情遣怀的一方天地,每天不写日记便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留下了一摞厚厚的日记本,却只有几篇零星发表的文章。
读研时,忐忑地报了王安忆老师的写作课,课堂更像是一个写作沙龙,我们七八个学生围坐在王老师周围,听她讲写作的心得,讲文坛的趣事。老师很和蔼,引导大家谈心中的故事,指导我们如何把故事写成文字,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她都很认真地阅读,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王老师说我讲的那些记忆中的故事都很好听,那门课成了研究生期间最喜欢的课。
后来网络发达了,博客、QQ空间、微博、人人网……到处去写。曾经有个好友说,很喜欢我的文字,让我勤快点儿多写些文字,但终究因为各种原因写了几篇之后便搁置了。
再后来,奔忙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无暇顾及写作梦。有了智能手机之后,空闲时间更是被网络上眼花缭乱的快餐文字和视频吞噬,情感和思维有日渐麻木和迟钝之感,此时才想起好久没有写过东西了。
一次偶然间,不知道在哪个链接里刷到了简书,就像东晋的渔人发现了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埋藏在眼前一地鸡毛的苟且中的诗与远方瞬间被唤醒了,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可以让我们任情书写。文字可长可短,可质拙可绮丽,写作者可青涩可老练,这是一个无限包容的天地,这是一个毫无负担的地方,不用担心文采,不用忧心思想,它鼓励每一个写作者,而这里的写作者又是很暖心的彼此鼓励着。太喜欢这里的氛围了,于是马上注册了账号,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可惜还是三分钟热度就又因各种缘由搁浅了。
鬼使神差地,前一阵竟又打开了简书,惊喜于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竟然有了一万多的阅读量,瞬间觉醒,这个失落的桃花源,被我遗忘了太久。我要重新拾起笔在这片天地中耕耘我的梦想。美国作家约瑟夫.科纳尔说过“写作,只有两件难事,开始写,不停手。”如今已经坚持日更20天了,这次,我想我不会再放弃了,能有一件自己喜欢并持之以恒的事情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齐帆齐老师的写作训练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然我也经常教孩子们写作,但是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一堂开营式,对齐老师说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要把写作当成和吃饭、刷牙一样日常的事情,用写作的思维来看待生活。”这话说得真好,我们一直讲要用英语思维,要用什么思维,可是很少有人提到要用写作思维来看待生活。当我们带着写作思维观世界时,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未曾发现的美好,也会有更多地思考。
训练营里的写作者来自各行各业,五湖四海,我惊讶于有这么多热爱写作的人。因文字结缘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让我们带着对文字的热爱和虔诚,在这一方天地中,以文会友,互相成就。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 第(2)篇,1581字,累计2634字。(第一周打卡主题2,文学路、文字路上难忘的事情相关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