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
你好,我是轻云,见字如面。
去年开始学习《史记》,先学序言,再学《报任安书》。然后进入正文,第一篇选的就是《孔子世家》。
我想要好好了解孔子,我要怎样向孔子学习?现在学习孔子和《论语》有什么用?
孔子对我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说“熟悉”是从小就知道他的名字,背过他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陌生,是因为他的圣人光环,好像于我而言遥不可及。
在认真学习经典的这几个月里,通过阅读司马迁的文字,我渐渐地走近了孔子,初识有些不以为然,渐渐地开始佩服,到后来是尊敬,再后来是敬仰。孔子的身上有太多太多让我学习的地方。
《孔子世家》的内容高度概括了孔子的一生,还有很多地方一带而过,很不连贯。中间节选了《论语》的很多章节。我就找来《论语》一起学习。
我的古文是初级水平,学起来很吃力。但是因为感兴趣,所以刚开始每天就“啃”一小段,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释义、译文,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能写多少写多少。就这样学经典又成了我每天的习惯。
不知不觉《孔子世家》要学完了,《论语》学上瘾了。开始围绕孔子进行主题阅读。读完了《孔子传》、《孔子这一生》、《樊登讲论语》,又找来《华杉讲透论语》《孔子归来》、《去圣乃得真孔子》、《孔子与论语》、《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籍继续学习。
这几天渐渐悟到了一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我的思考和作者的释义相似的时候,当我又想到一个能用到行动上的方法的时候,那份开心和快乐不是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最近我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不自觉地就运用了《论语》中的话,效果很好。帮助家人和朋友解决了他们的一些困惑,这就更激发了我学《论语》的兴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前两天处理了两件家庭内部问题,内心的不快消散了。
如果放到以前,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得理不饶人,最后不欢而散,问题也没有解决。别人不了解你,你就先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别人的过错而心生怨气。
我知道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修养不够深厚,正因为如此才要不断地学习。孔子就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十五志于学,到七十三岁去世,五十八年笔耕不辍,学习不停,这不就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吗?
学习历史,学习经典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过去对此我理解得很肤浅,觉得这能用到什么地方呢?内心是不太相信的,现在是越来越深信不疑了,因为我去认真思考了,去践行了,受益了,得到了正反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走近孔子,修身利己,宜室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