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想
《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一直在唠叨: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但具体该怎么反,老人家也没给个说法。
结合《超越智商》中的部分内容,整理了一点「反过来」的思路。
证实 V.S. 证伪
证实倾向也叫确认偏差、实证偏差。是指人们会选择性回忆、搜集支持自己当前结论的信息,忽略不利或与自己矛盾的信息。举2个书中提到的例子:
猜卡片下图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张桌上的卡片,每张卡片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有一条规律:如果一张卡片字母面是元音的话,那么它的数字面就是偶数。这四张卡片两张是字母面向上,两张是数字面向上。你的任务是为确定这条规律是否正确,决定应该翻转哪(几)张卡片。
被试被告知,实验的主试者想了一种对三个整数的集合(三元组)进行分类的规则,三元组2-4-6就符合这个规则。接下来,被试需要自己提出三元组,由主试者回答他们提出的三元组是否符合该规则。被试可以一直提出三元组并获得主试者的反馈,直到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猜出主试者的这种规则,这时即可宣布自己猜到的规则。
在证实思路的指导下,选卡片的实验会给出翻转A卡片的结果:如果规律成立,那么A卡片翻转过来就应该是偶数;「2-4-6任务」中则会反复使用可以支撑自己当前预定结论的例子。
证伪的思路恰好相反。对于猜卡片的实验,除了考虑到A卡片可以正面支撑结论外,还考虑到了5卡片在逆否命题下的支撑作用:如果A卡片翻转过来是偶数,且5卡片翻转过来不是元音字母,那么命题才成立。而「2-4-6任务」则是单纯考察被试是否能够主动给出证伪自己心中预定规律的例子。
而我在猜卡片这个问题上「跪」掉,只选择了5卡片的原因是:
1. 卡片实验中,受到措辞「哪一张」的影响,认为正确答案应该只翻一张卡片
2. 虽然以往经历中,能够根据实际逻辑推理情况,推翻题面设定,找出题面的问题,但是这次并没有触发这个阶段。
3. 所以,原因是:并不十分关心答案是什么,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对,而是想尽快看书中下面的内容,所以就停止了进一步的思考,给出了不完整的答案。
焦点假设 V.S. 备择假设
例如,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协变关系探测范式。该研究范式给被试呈现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和病人反应之间的关系数据。被试有可能被告知以下信息:
200人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75人接受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改善。
50人没有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15人没有接受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改善。
这些数据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的2×2矩阵。在协变关系探测范式实验中,要求被试判断这种疗法是否可以有效改善病情。许多被试认为该疗法是有效的。这些被试的关注点在于接受治疗并且病情得以改善的病人数量(200人)。另外,他们还注意到,接受治疗并且病情改善的人(200人)远远多于接受治疗但病情没有得到改善的个体数量(75人)。由于病情改善的概率看起来相当之高(200/275=0.727),这个数据怂恿被试认为该疗法是有效的。
上面的思路是「焦点假设」的思路。从「备择假设」的思路进行计算:由于不接受治,而病情改善的概率是50/(50+15)=0.769。
所以这个治疗方案所针对的疾病可以设计一个安慰剂产品,来征收智商税。
正确案例 V.S. 错误案例
这个思路主要其实来自于查理·芒格,而不是《超越智商》一书中的例子。芒格提到自己有一个习惯,会主动收集一个领域内的各种失败的、错误的案例,而不是成功、正确的案例。这样,通过不犯错、少犯错,就可以比大部分人活的长久,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