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落*云居生活篇凤麟阁史海泛舟

“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106人  山东田夫
“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

毛泽东说,崇祯继位,“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

明朝末年,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异常尖锐。明朝自永乐帝朱棣后,历朝帝王多是庸碌之辈,且大多怠政、荒政,造成大权旁落,故阉宦奸臣乱政的事件不断发生。神宗二十多年不理政事,深居宫内,纵情声色,肆意挥霍。

从万历到崇祯年间,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由于明政府残酷的经济榨取和野蛮的政治压迫,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无法抵御水灾、蝗灾、旱灾和瘟疫的侵袭,造成农村十室九空,甚而至于发生“母烹其女”“父子兄弟夫妻相食”的人间惨剧。

不仅内忧重重的同时,而且还面临着外患。东北地区,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不断攻城略地,屡败明军。

图片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是在大明王朝的政治危机、阶级危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际,登上历史舞台的。

其时“元气尽凘,国脉垂绝”, “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譬一人之身,元气嬴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

在此情况下,崇祯一人,无回天之力,所以,后世评其“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是有一定道理的。

毛泽东说: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好在哪里?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论断呢?其实这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崇祯皇帝堪称“明君”,堪称“三好”皇帝。

一好:崇祯“神明自运”,果断地除掉奸宦魏忠贤

魏忠贤“目不识丁”,但颇有胆力,能决断,猜疑心强,手段狠毒。他靠阿谀奉承获得明熹宗信任,干了大量的坏事。《烈皇小识》上记载:“逆贤用事,动以立枷示威,前后毙者以千计”,到后来甚至发展到“百辟卿士,不媚天子而媚奸臣”。

崇祯帝朱由检与魏忠贤

崇祯皇帝对把持朝政的魏忠贤早已怀恨在心,崇祯在即位之初,除掉魏忠贤,集中精力打击阉党,约束宦官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夺回对朝政大权的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取得大臣们的支持,以巩固自己的权力,重整河山。

崇祯帝在除去魏忠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胆略,令人钦佩。明末清初松江名士夏允彝评价崇祯皇帝除去太监魏忠贤一事为“神明自运”。稍后的历史学家如谈迁等人,对于崇祯帝在除魏忠贤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稳重、魄力,都叹赏不已。这些,都体现了崇祯帝的深谋远虑。

二好:崇祯在明代皇帝中是少有的崇尚节俭、勤于朝政

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尤其是末代君王,大多不理朝政,荒淫无耻,挥金如土,沉湎于酒色之中。明代后期的几个皇帝,更是如此。但是,崇祯在位期间,却始终能做到崇尚节俭,勤于政事。

崇祯帝自幼养成俭朴的习惯。他初习字时,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

崇祯在私生活上也比其先辈们节制得多。比如,他下令撤掉了用来激发皇帝性欲的“暗香”。

崇祯勤于政事,事无巨细都要由他定夺,这与前几朝皇帝如神宗、熹宗等的怠政、荒政现象形成强烈对比。他经常召见大臣,“面决庶政”,有时到深夜还在处理朝政。

为了治理祖辈留下的烂摊子,崇祯可以说是鞠躬尽瘁,费尽心血。且不论其结果,他的这种精神是应该肯定的。毛泽东说他“好”,主要是指他的这种节俭勤政的精神。

三好:崇祯革新了人才选拔制度,用人不拘一格

隋唐以来,皇帝们一直以科举制度为最主要的获取人才的途径,其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年久日长,其弊端愈来愈明显。明人王世德曾批评说:“治国必需经济之才,而以八股取之,所取非所用。”此语可谓一针见血。

崇祯帝决定改变科举取士这单一遴选人才的途径,试图从多方获取人才。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评价说:“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故毅宗(即崇祯)尝患之也,为拔贡、保举、准贡、特授、积分、换授,思以得度外之士。”

崇祯敢于破格提拔人才。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一般是从翰林中选拔。崇祯用翰林以外人士任大学士,始于山东人张至发。后来,又有许多非翰林的外僚被任命为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

崇祯还尝试用“保举”方式获得人才。崇祯七年春,他对群臣说:“今天下有事,用人方急,在廷诸臣,其各举所知。”崇祯十四年,又“特设裕国足民科、奇谋异勇科”,大力“访求征辟,破格旁求”。

总之,不拘一格是崇祯皇帝最重要的用人特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