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包的视觉盛宴散文

去敦煌啦

2019-06-01  本文已影响40人  记忆中的肉包
去敦煌啦

      去敦煌的路要经过戈壁滩、无人区,车程很长,导游滔滔不绝讲着敦煌的各类故事,我耳朵听着,眼睛看着窗外。

去敦煌啦

      柴达木盆地的地貌多样,先是一望无边荒凉的平原,过会儿出现了山脉,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山顶上积着白雪,连绵不断。继续向前,山顶的积雪也不见了,一派荒凉景象,公路旁的平地也是枯黄一片,不见人烟。想不到在如此荒芜的地方却蕴含着丰富的矿藏。

去敦煌啦

      青海和甘肃的交界处有一个鱼卡服务站,跟周围的环境一样荒凉。厕所上了锁,一间间房子都是铁将军把守,唯一一家店面供应小百货和本地特产,但看上去也是脏不拉几的。一只面部如虎的狗狗倒挺惹人喜爱的,它静静地伏在地上,偶尔睁眼看看来这儿的生面孔。有人喂火腿肠给它吃,它能津津有味地吃完。

去敦煌啦

      再次上车,在车上以零食代中饭,打一小会儿盹,汽车就开始穿越当金山垭口。群山连绵,寸草不生,道路两旁,一会儿开阔,一会儿狭窄,狭窄处,感觉两山向车顶挤压,让人透不过气来。对面的车开过来,翻起一阵浓浓的灰尘,铺天盖地。雨,不知多久未降临了,戈壁滩随时有崩塌之嫌。我猜测,下大雨了,可能泥沙就会崩塌,黄河之水之黄缘由也许就在此。

去敦煌啦

      连续下坡之后,汽车驶出峡谷,再次进入戈壁,然后沙漠来了,敦煌就在眼前。

去敦煌啦

      汽车艰苦地行驶了八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气温也从德令哈的7摄氏度升到鸣沙山的30摄氏度,大家都换上了夏装。

去敦煌啦

      我租了一双鞋套,红色的,在金黄的沙丘上走异常耀眼。鸣沙山有驼队,游客可以骑着骆驼,排着长队慢悠悠地在鸣沙山走,体验驼背上的生活。我们没有去体验,觉得在沙漠上徒步更有意思,用双脚丈量沙漠,体验它的温度、柔软和韧性。

去敦煌啦

      约摸走了十分钟,看到了一棵大树的树梢,然后就是一片绿洲,心里一热,心想马上可以看到月牙泉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广场,经营各类小吃、娱乐项目,绿植都是精心培育出来的。

去敦煌啦

      穿过绿洲,就看到了亭台楼阁,又一片绿洲出现在眼前,月牙泉就在那儿,我们加快了脚步。沙漠中走路不容易,前进一步退后半步,越着急,脚越往沙堆中钻。抬起头,一汪清澈的小湖出现在眼前,形似弯弯的新月,湖面映着蓝天白云。三边都是沙山,中间是长100米,宽20米的水池,甚是神奇。泉边,一座塔形楼阁耸立,绿植茂盛,田震的《月牙泉》在泉水上空悠扬飘荡。我们在泉边左看右看上看还不过瘾,决定爬上鸣沙山俯瞰。

去敦煌啦

      鸣沙山顾名思义,就是会鸣叫的沙山,风一刮,沙堆流动,呜呜作响。今天沙堆未动,我们也就无缘听见其声。

去敦煌啦

      通往山顶的沙上铺着一条梯子,如飞机上的悬梯,脚踩在木档上不会下陷和下滑,减轻了爬沙山的难度。等我们爬到山顶,已气喘吁吁,满脸通红,还好山顶风较大,凉快了许多。

去敦煌啦

      无限风光在高峰,往下一看,月牙泉像笑弯了的眼睛晶莹闪亮。看到在寸草不生的黄色世界里,包裹着那一抹绿、一抹亮,心情是多么的好!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当人们干渴得喉咙灼痛、双腿发软时,看到那清泉,是如何的欣喜若狂啊。

去敦煌啦

      一阵风吹过来,耳畔又传来田震的歌声,“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去敦煌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